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欧洲和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德国,英国,法国,波兰与苏联之间的东欧之战进入了储备阶段。既然邀请了德国参战,也就自然要解决德国与波兰之间的领土问题。赫斯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要求,一战前属于德国的但泽市回归德国,但德国愿意继续租借码头给波兰。具有争议的波兰走廊,是波兰往波罗的海的通道,将继续存在,使得波兰能与波罗的海相连,有自己的海洋贸易发展空间。这个通道上有作为少数民族的德国人,在1920-30年代波兰强大的期间,这些少数民族受到了排斥和歧视。波兰也承诺取消各种歧视政策。这个通道也阻拦了德国和德国的飞地之间的连接,波兰答应规划出一条永久性地面通道,由德国建立地面公路连接。这些条件,在原时空,英国,波兰本已经同意了,但希特勒却不满意,并借此发起了入侵波兰的战争。

    波兰军队在第三次反击战中损失较大,但由于是为保卫自己的国家打仗,却也再度动员起来,组成了约80万人的军队。波兰的工业能力并不差,并一直在发展工业,以阻挡可能的德国进攻。但他们认为德国进攻的时间是在1942年,所以其生产出的产品大多都销售出去,以换取资金。而希特勒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德国先进行军事崛起,经济却进入了困境。若任由波兰发展,到了1942年,波兰的先经济后军事的政策,可能导致其军事的后劲更强大,这或许也是希特勒一定要先发制人,攻击波兰的原因。

    在这个时空,由于西波兰还完整地保留着在,也保留了大部分工业能力,波兰就制造出了大批的7tp坦克,可惜这些坦克设计单薄,不如苏联的t24坦克。苏联在原时空著名的t34坦克也在第三次波兰反击战中大量地投入使用,显示出强大的战力。

    政治界的争夺一直是较激烈的。波兰本身素质较高的军官大多都是亲英法的,波兰刚刚从普鲁士帝国脱离不久,受德国的影响也较大,自然也有亲德国的派别。波兰三次反击失利后,亲英法的派系主战,本身损失就较大,士气也较低落,受的指责也较多。现在又不得已请德国参战了,亲德国的派别自然会抬头。德国人比较直来直去,自然喜欢与亲德国的派别打交道。

    但许世平却提醒赫斯要更注重抚慰和亲近那些亲英法的派别,却要稍微与那些亲德国的派别保持距离。

    赫斯觉得这样做很别扭,一点也不自然。许世平就引用了《圣经》的经文,说耶稣的教导,是要“爱你的仇敌”。当然,耶稣的教导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础上的教导,境界要高很多,是要人相信爱的力量,相信一切都有神在后面主持和观察,要以善胜恶。

    在与波兰的政治势力相处时,这样做比耶稣的要求轻松很多,好处却很明显。首先从道义上,轻英法的派别损失惨重,让他们得到鼓励和安慰,这本是神喜悦的事情,自然也会得人心。而亲德国的派别则刚刚抬起头来,既缺乏经验,又会自然地有点骄傲,认为自己能在波兰还坚持亲德国,是很难得的。对德国的回报的期望值也较高,大概也会在他人面前引起一些嫉妒之心。在当前的形势下亲近这些人暂时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但一旦有些挫折,或者苏联方面使用一定的离间或破坏战术,这样的结盟就不太经得住考验,容易失去民心。

    赫斯听了,觉得有道理。他年轻,心思灵活,不满足于做一个言听计从的傀儡,就说,那这样好了,我既然不准备侵略波兰,就亲近那些在波兰爱国的人就最好,也不必拘泥于他们属于哪个政治派别。

    后来赫斯将这样的想法与克林斯曼交流,克林斯曼却笑着说,“你以为你是波兰总统呀。还是接近那些亲英美的派别,稍稍压一压亲德国的派别,这样做比较能照顾全局,少留后患。”赫斯觉得有点气闷,因为这个策略不是他想出来的。

    当时波兰反击苏联,对苏联的t34坦克却缺乏良策。在原时空,这款中型坦克的设计相当出色,是二战期间生产得数量最多的坦克。德国后来的豹坦克等,都是由古德里安亲自检查缴获的样品,抄袭了一些设计。其中最主要的抄袭,是其斜面装甲的设计。

    好在当时苏联对坦克的使用较单调,主要是用于带领步兵冲锋。在芬兰战役中,苏联一开始用纯粹的,不带步兵的坦克冲锋,却被芬兰步兵埋伏袭击,损失惨重。后来吸取了教训,改用步兵跟随坦克冲锋,步兵与坦克相互掩护,让人防不胜防。

    当时步兵对付坦克的是阵地平射高膛速火炮,并发射以金属钨等高强度金属做弹头的穿甲弹。t34的坦克的装甲厚度大,当时常用的反坦克步枪,20毫米,37毫米甚至50毫米反坦克炮都不能有效地将其伤毁。德国倒是有准确度高,穿透能力强的75毫米炮,但其重量却接近一吨,操作不便,在阵地上部署较困难。

    这时候德国已经率先发明了重量仅100公斤左右的75毫米无后坐力炮。但其膛速过低,不足以发射高膛速的炮弹,有效击中距离也仅有300米。当时德国已经有了破甲弹技术,但赫斯却靠原时空的知识,知道了英国已经有一种叫“震荡弹”的炮弹,可以对付t34坦克。于是他就主动派人与英国方面协商,愁眉苦脸地说德国没有有效的炮弹对付苏联的t34坦克。果然,英国方面非常大方,主动地向赫斯表示可以使用英国储备的震荡弹。这样,赫斯就用无后坐力炮技术与英国的震荡弹技术交换,并通过这样一些主动的军事技术合作,加强相互的信任和依存关系。这件事情不是许世平提醒的,赫斯做起来兴致勃勃。

    在前三次波兰反击战中,英法联军投入的主要是空军。英法联军的空军成功地抑制住了苏联的空军,但也没有取得绝对的制空权。德国有著名的bf109战斗机和fw190战斗机,足够战胜苏联的主力战斗机,并夺得制空权。

    德国的轰炸机门类很多,最著名的有ju87轰炸机。这款轰炸机的优点是俯冲能力强,投弹极其准确,可以靠投50磅到250磅的重磅炸弹摧毁敌方坦克。这款飞机也可以配备37毫米机关炮,能够从坦克薄弱的顶部和侧面打击坦克,适合于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前线作战。其起飞降落时的要求低,很容易在前线部署。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速度慢,若没有制空权,很容易被敌方击落。另外载弹量小,航程段,需要靠前部署,其任务/油耗成本比才合算。德国还有很多各种种类的双引擎的战斗轰炸结合的飞机,这些飞机的适用能力较强,载弹量充足,有一定的对敌方战斗机的防御能力,也有侦察能力。适合巡航侦察并在敌方调度兵力时进行阻扰轰炸,攻击敌方后勤支援线,轰炸对方炮兵阵地,机场等纵深作战。苏联也有很多这类的飞机,但他们的用法相对单调,主要用于在攻击前轰炸敌方阵地,以弱化敌方防守阵地,并在心理上威慑敌方,也给自己的部队壮胆。

    空军的指挥官是大穆勒负责指挥轰炸机,小穆勒负责指挥调度战斗机。其实bf109,fw190等也有俯冲轰炸和对地攻击的能力。fw190的空中性能更好,但bf109服役时间长,大家对其更熟悉一些。二者都可以在制空权争夺期间,配合前线进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作战。

    德国空军有把握像英国那样压制苏联的空军。但小穆勒却非常积极,希望战斗机在帮助掌控制空权的前提下,更多地参与对地攻击。

    当时德国空军的对地攻击的主要手段是俯冲轰炸或俯冲攻击。这种方式能用飞机正面强大的机枪火力扫射,压制地面火力,然后瞄准并使用小口径炮火,如37毫米反坦克炮攻击敌军,或者用炸弹攻击敌军。但俯冲轰炸结束时拉起机头的动作要使得飞行员承受超高的重力增加考验,这种重力增加能达到5g甚至7g的水平,很多飞行员在这时都会暂时晕眩。俯冲轰炸对飞行员要求很高,也对飞机的结构设计造成巨大限制。bf109与fw190等飞机也能作俯冲轰炸,但其俯冲的角度要小很多,攻击的准确性就差了很多。地面武器一般是为平射设计的,飞机攻击的垂直角度越大,地面的火力还击的效果就越差。综合起来,bf109与fw190虽然是空战性能远远强于ju87的战机,其地面攻击的效率却要差很多。

    穆勒仔细思考,就想出了由战斗机侧面攻击敌方地面目标的方案。其实俯冲攻击的过程中,飞机离目标的距离在不断地改变,由于重力作用,弹道并不是直线。也就是说,用炮弹集中火力攻击敌方其实比想象中难。由于飞机上的火炮是固定在机身上的,一次俯冲,有效攻击点非常短,不到那个攻击点,炮弹打不到,过了攻击点,炮弹发射就失去了意义。但在飞机的机身上安装一门侧面用的火炮,进行侧面攻击就不一样了,飞机可以在敌方目标上空盘旋,并用炮弹攻击。若盘旋的圆心正好投射到敌方目标,我方可以无限地对同一目标攻击。这样,只要在飞机上装上侧向攻击的瞄准器,就能连续攻击一个固定目标。这种方式打坦克,效率高多了。而且飞机在上空盘旋,与地面的角度关系几乎是90度,能最大地削弱地面目标的反击能力。

    他将这个想法汇报给赫斯后,赫斯觉得很感兴趣。因为在原时空并没有听说过德国空军采用这样的办法。一个原因可能是德国空军要对付有英国和美国大量优质飞机援助的苏联空军,发现苏军t34坦克的时间也较现在短,就没有机会发掘这样的攻击方式。但另外一个原因,也可能是这种技术有缺陷。所以他就让穆勒安排了对比试验,让一架ju87对地俯冲攻击打靶,让一架bf109对地转圈攻击打靶。

    结果很有趣,有经验的ju87飞行员,只用数发炮弹,一轮攻击就能击中目标。其中一个关键,是提前发射炮弹,最好是用追踪弹估算弹着点。但刚刚学会用ju87攻击的飞行员,却要多轮俯冲,浪费很多炮弹,才能击中目标。若是在战场上,后者早已经被敌军击落了。

    但有经验的bf109飞行员和刚刚学会bf109的飞行员在用盘旋攻击地面坦克的时候,却都能用数发到十数发炮弹击中目标。他们建议37毫米炮的穿甲弹一律带追踪,因为炮弹有一定的重量,带燃烧追踪并不影响炮弹的攻击力。当时的追踪弹和穿甲弹是分开的,这意味着要制造一种带追踪的穿甲弹。侧面瞄准显然比正面瞄准难度大一些,但连续发射的机关炮和追踪弹能够弥补这个缺陷。地面防空的军事评估家说,要在bf109做这种盘旋攻击时将其击落,难度明显要大一些。

    军事专家们评价说,正面俯冲攻击和盘旋攻击各有好处。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正面攻击能省炮弹,由于机关炮载弹量有限,这意味着一次出勤,或许能击毁更多的坦克,但自身被击落的风险也大了很多。当搞清楚这一点后,赫斯就大概能猜出原时空没有用盘旋攻击的原因了。穿甲弹要由稀有金属钨制造,不仅成本高昂,纳粹德国实际上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数量。现在没有这个约束,就完全可以采取更安全的攻击坦克的办法。

    军事专家又评价说,若多架飞机在同一空域攻击敌方坦克部队,俯冲攻击效果就更好,因为飞机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干扰。但转圈攻击如何协调,以避免相互干扰,难度就大了很多。小穆勒觉得很遗憾。赫斯却鼓励他,说没有一种战术是不需要合作的。战斗机队要和轰炸机队合作。若敌方战场上有多辆坦克,战斗机就去专心护航,让ju87去攻击就行了。若敌方只有少量坦克,就出动战斗轰炸机。如果敌方有战斗机拦截,我方战斗机可以丢掉临时挂的侧面攻击用的机关炮,专心与敌方拦截的战斗机进行空战。这样就能避免ju87单独出战被敌方埋伏袭击。当然,这意味着战斗机队要频繁地为对地的小规模作战出勤。小穆勒这才高兴起来。在足球场上,他本是那种既有天赋,又豪不忌讳出勤出力的队员,这种安排正好符合他的天性。

    轰炸机队的大穆勒自然很欢迎这样的合作。而且这种方式也提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管辖下有很多种类的双引擎轰炸机,能载多人。若做侧面攻击,可以用一个人在侧面控制可以转动的机关炮并瞄准射击,而飞行员只需要专心地围着目标转圈。这种方式作战,派多架飞机攻击也不成问题。大家编好队,飞行员们只负责驾驶飞机,围着战场转圈,专门的炮手负责射杀敌方坦克。有些承载能力强的飞机,还能在侧面安装机关枪,压制地面的防空火力。

    大穆勒很高兴地说,这样的攻击方式并不需要护航。这让赫斯吃了一惊。德国的战斗轰炸双用飞机的原始设计目标,是能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并在战场上独立作战,对抗敌方的战斗机。德国还有一些双引擎的重型战斗机,如bf110,原计划是为轰炸机护航。

    在原时空,英吉利海峡空战的经验表明,这样的安排完全是一种盲目自大。因为单引擎的战斗机在灵活度和速度上,都远远胜过了双引擎的飞机。这使得英国的单引擎战斗机能够大批击落德国的双引擎战斗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并借此赢得了英吉利空战的胜利,阻止了德国对伦敦的轰炸。赫斯自然知道这一结果,就要求进行一些对战演习和空战实验,又要求德**方与波兰交流他们与苏联空军对战的经验。这样的安排是有意义的,必须确立单引擎战斗机的位置,以及强调对轰炸机的护航,以避免德军靠重大损失来学习这些内容。

    若轰炸要靠单引擎战斗机护航的话,双引擎的重型战斗机就失去了地位。因为其设计机身比轰炸机轻,也更灵活,就造成了载弹量不足的缺点。用作轰炸时,任务/油耗比不划算。当时空军中已经有大量的bf110和类似的重型战斗机配置。赫斯就建议将这些飞机从战斗机队中调整出来,像ju87一样配备给地面部队,做侦察/袭扰扫射、轰炸用途,或者改为侧面安装37毫米机关炮,用于攻击坦克。这样的调整也能帮助空军加深印象,避免用重型战斗机,轰炸机等去对抗敌军灵活高速的单引擎战斗机。

    至于德国的主战坦克,则是改良的豹中型坦克。德国的钢板制造技术在当时非常先进,同样的钢板厚度,其抗打击的能力却超出其他国家的坦克的钢板的抗打击能力3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尽管有这个优势,德国的坦克也比苏联同类的坦克略重。其中一个原因,是德国坦克采取的是标准的5乘员制。有驾驶员,命令官,炮手,装弹手,无线电操作员这样配置的5个乘员。而苏联坦克一般只有3个或4个乘员。这多的乘员,使得坦克的操作效率较高,在一到二个乘员受伤或牺牲时,也有勉强作战的能力。也能帮助快速装弹,帮助维护,在战时操作机关枪等。原时空里,德国坦克弹药的安防位置在何处,保护措施如何,赫斯并不清楚。但赫斯听说过坦克的一个弱点,是弹药爆炸时会连锅端,也就是说,整个坦克的乘员并坦克全部毁坏。他就问军事专家是否有办法。经过研究后,大家发现将炮弹单独存放,并在存放空间里设置往外排放气体减少压力的设计有效果。这样,即使我方炮弹爆炸了,也能有机会保存乘员甚至坦克本身的运行装置,让坦克靠自身的机关枪掩护退出战场。当然,这意味着加厚装甲保护弹药储存箱,约束弹药储存位置,以及独特的单向取弹门,爆炸时的外弹排气门的设计等。这种弹药储存的安排也会造成装弹不方便的弱点,这时候多的那个乘员就能起到辅助作用。

    至于设计,则由古德里安考察波兰缴获的苏联的t34坦克后,再加上赫斯的轻装甲,重机动的思想形成的。这款豹重量约30吨,却配备了650马力的大发动机,可以随时外挂总重量5吨的正面装甲,或总重量10吨的全方位装甲,若在制空权不明确的地方作战,甚至可以再挂载3吨的顶部防护装甲。

    这款坦克配置的著名的德国75毫米火炮。这种火炮的穿甲炮弹的穿透力,可以保证其在500米内击穿当时的敌方重型坦克。可以在1500米内击穿敌方的轻型或中型坦克。其精准度也比一般的火炮高,500米内一次试射中靶率超过50%,调整后射击,中靶率超过90%以上。德国的火炮技术相当先进,其瞄准能力与瞄准和调整需要的时间也是一流的。这款坦克的与坦克的对战的能力,或许不如原时空中,能够在明斯克大战中战胜3倍数目苏军坦克的豹坦克(那款坦克的装甲厚度大很多),但也足够在一对一的决战中战胜t34坦克。赫斯还委托许世平特地查了原时空的豹坦克的弱点,帮助简化了工艺,采用了方便维修的履带轮系统。与原时空的豹坦克相比,其地域适应力,不挂载装甲时的作战范围,机动能力,维修方便程度都大大地提高了。

    这款坦克的防护相对薄弱,正面只有50到70毫米的斜面钢板,侧面和底面的钢板厚度在20到30毫米之间。这样的厚度足够防护反坦克枪和小口径火炮,但却不能防护37毫米炮以上的火炮。

    当时的装甲理论,受海军装甲理论的影响,认为一体的钢材抗穿甲弹的能力强。其实二战后的军事研究表明,坦克装甲分多层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多层装甲中,一层照顾硬度,起到弹开敌军穿甲弹或让敌方弹头碎裂的效果,另一层照顾延展度,吸收撞击能量。另外,两层装甲中,一定的间距有另外一个好处,这会使得敌方的炮弹的细长的穿甲弹芯穿透一层钢板的时候,那层钢板有足够的变形空间,以吸收其能量。另外敌方的炮弹弹芯因为形状细长,实际上要同时穿透两层钢板,受到的阻力效果等于同时穿透一层钢板。但一定的钢板间距甚至角度的差异,却能使得弹芯受到两股绞击力,很容易使得弹头翻滚,变形增加穿透需要的实际面积,以至于降低穿透厚度,甚至能将弹芯折断,大大削弱其穿透能量。另外多层装甲中,也可以靠特殊材料如重量较轻的陶瓷替代钢板。

    还有一种叫反应装甲的设计,是在两层装甲中,或者加一段小炸药,靠爆炸的能量抵御冲击能量,或者装填特制的橡胶,靠橡胶压缩时的反弹力迅速分布和吸收能量。

    当然,当时这些东西都没有研究透,唯一容易实验且基本证明的,就是钢板之间加橡胶的被动反应装甲。所以真正采用的,还是外挂像现在的健身房可配置的重量块那样,是一层一层的贴在一起的钢板加一层橡胶交织组成,以保证钢板的一体性,符合当时德国的装甲理论。这些外挂钢板可以用普通车辆运输,其最大的缺陷是挂载和卸除装甲时,需要用简易的手动装配的起重设备,人员投入多,耗时长。好在战士们都经过特殊训练,力量都比常人大很多。

    坦克之间的对决,毕竟是整个战场上相对较少的坦克运用机会。坦克还有配合步兵冲锋,阵地防守,清除地面火力点,以及炮火支援等其他用途。

    在原时空中,德**事跑在前,这也使得他们一路都在提升坦克的设计,因为被后来的人追赶。换句话说,德国部队中,有大批过时的坦克,新添的豹坦克就要特地重装,以达到总体装配的平衡。现在这种坦克设计,则尽可能考虑长远一点,延长这一类坦克的服役时间,在经济上就会节省一点。

    战役准备期间,波兰自身已经生产了约二千辆轻坦克,英国和法国也派来了各类轻坦克。但这些坦克,都不能与苏联著名的t34坦克争锋。唯有德国的豹坦克能与t34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并取胜。而与t34作战时,德国的豹坦克一般都要挂载装甲,才能保证较高的胜率。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