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随着波兰反击的失利,斯大林的野心进一步膨胀,继续进行在东欧的扩张。在原时空中,由于不道义的纳粹德国梗阻在中间,双方又签署了瓜分东欧的慕尼黑协议。英法等国又鞭长莫及,以至于东欧各国完全无法阻挡斯大林的侵略。
如原时空那样,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并受到国际的强烈谴责。
德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脱离侵略者形象。赫斯就带领德国申请重新加入国家联盟并力主出兵东欧。波兰也很想借德国的军事力量帮助其恢复国土。英法两国一来支持波兰反击战未取得预期战果,二来也察觉到了德国的积极转变,与德国达成了谅解,就同意了以波兰为主导的反击战。然而与苏联的作战有两种打法,一是代理战,将战争只限于波兰境内,并以夺回东波兰为目的。然而这意味着一场惨烈的地面争夺战,而且德国的东部飞地与波罗的海三国接壤,也与波兰的东部接壤,德国也必然会卷入战火之中,不能成为完全意义的代理战。
另外一种打法则是以解放东欧为目标的跨多国大作战。从原时空的经验看,纳粹德国一开始在东欧完胜苏联,靠立体机动作战迅速击溃苏军,并俘获了前线上百万的苏军。苏联在前期战败后却没有显示出特别想要振作起来,完全击败纳粹德国的决心。这很可能出于斯大林对英美等国的敌对情绪,如果德国收敛一点的话,斯大林或许并不想全力投入,帮英美的忙消灭德国。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也有可能是军事上的恢复的确需要时间。在全面恢复前,斯大林采取了故意示弱的策略。
苏联显示出明确的反击意图,也是在纳粹德国突破苏联边境,直接进攻苏联之后。纳粹德国的行为,使得将斯大林逼到了背水一战的绝境。苏联又趁机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并因此全面动员,以保卫祖国为由激励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的联盟又在武器和战略物资上给予苏联极大的援助,并在西线出击,迫使德国两面作战,还封锁海运,封锁石油渠道,轰炸德国的战争工业等。最终苏联在1942年冬季粉碎德国进攻,并逐步开始反攻。
如果参考原时空的战例的话,靠闪电战解放东欧,但避免进攻苏联,使得斯大林的苏联处于一种“挨打而又不愿意觉醒”的状况是最好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后,三本五十六说,“我们惊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最好不要造成这种状况。
原时空中,德国对苏联早期的军事胜利有一个关键因素,是苏军没有防备德国这种看起来近乎自杀的疯狂行为。但这个时空中,波兰不成功的反击实质上帮助了苏军提高了作战素质。芬兰战役中,德国的积极参与也使得斯大林警觉起来。而英国、法国又是典型的照顾民意重于保守战争机密的国家。德国希望在这次战争中找回道义,首先遭遇的,自然是这两个国家那种拖拉疲沓的政治行为和大嘴巴的舆论。所以若出兵反击苏联,尽管是德国主打,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突然性。
尽管如此,德国的陆军策划专家古德里安将军依然拿出了一套可以在陆战中完美击败苏军的“闪电战”作战方案。在原时空,强大的英法联军拥有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却也在陆战中被德国轻松击败,实质上已经证明了这种机械化运动作战方案的强大威力。赫斯本人因为是德国人,自然很崇尚这套战术,也对这套方案极其感兴趣。但许世平却提出了疑问。
许世平劝告赫斯,在东欧的作战战果其次,威慑斯大林,使得其不敢轻举妄动,却是更重要的。因为这个原因,就要在苏联一时半会不能超越的弱项着手。
苏联军队的最弱项,不是陆军,而是海军。若这次东欧大战靠陆军取胜的话,照苏联现在的工业水平,很快就能造出大批的坦克等,照猫画虎地反击德国。由于欧洲中北部,从苏联西部开始到法国,都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古德里安推出的这套战术,最终会成为德国的致命伤,因为苏联也可以用同类的战术来对付德军。国力的差距将使得德国很难阻拦,甚至有战败的危险。而当时善于搞妥协的英国,法国政治家却很难指望。强硬派的政治家如丘吉尔等,对德国的戒心又太重。
许世平这么一说,赫斯背心就出了冷汗。看来许世平的“年轻人不够稳重”的说法还不够,应该说得更重一点,就是“年轻人缺乏大局观”。
当然,与苏联的一场较量却是迟早要打的。靠海军取胜,却能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让苏联难以找回信心。俄国本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