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篇 十万字纪念特别篇(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朱慈照自作主张,之后不免腼腆:“姨娘会否责怪孩儿多事?”

    奏心想正好借机会晓以教化:“有听过齐桓公吗?”

    “春秋五霸之一?”

    奏点头,一直以来她都不是直接说教,而是借史事寓言来导引皇帝皇子:“刘向《说苑》言:‘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失管仲,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为天下笑’。知其故耶?”

    “桓公得管仲、鲍叔牙,遂能尊王攘夷,九合诸侯;晚年重用易牙、竖刁、开方三贵,终致内宠乱政,虫流出户而不葬。”

    非常标准的答案,但奏并不希望朱慈照的见识止于如此水平。

    “管仲曾进言,竖刁‘其身不爱’;开方‘其父母之不亲’;易牙‘其子弗爱’。俱弗能爱君亲君,莫能用也。然管仲死,桓公仍与竖刁共事,实自招灾祸,无从辞责。”

    朱由检插口道:“‘亲贤臣远小人’,此事我明白。”

    奏不想将话说得太直接,但见听者不解,只好再道:“观人必先察其品格德行,无论贤臣,抑或明君。欲成大事者,勿忘于此。”

    二人啄磨半晌,朱慈照又问:“是否日行善事,爱民若子,即为明君?”

    奏抓抓头,看来天资不高,只好后天加油,再道:“汝知张九四乎?”

    朱由检及朱慈照点头,身为明室后人,念书读史,必听其名。

    张九四,即张士诚也,元末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群雄之一。

    “张氏盘踞泰州等地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此爱民耶?”

    朱由检不喜转弯抹角,直接问答案,奏这次偏生不应。

    “‘品格德行’乃虚无之标准,皆从其人本身行为定断,而‘尊亲’‘敬长’‘爱民’为最易展现。对百姓而言,自必然喜欢‘爱民’之君。然君主之‘爱民’,有时却是‘害民’甚至‘害己’。”

    奏见二人终究想不通,只好摇头叹气。

    她直接说答案当然不难,难在二人不能直接“悟道”,终究无得无功。

    其实之前教学时,已经常常提问,累积不少问题,引发他们思考,但就是无一悟出解答。

    半时辰后雨势休止,队伍抵达一所废寺前。遂于寺内外生起数处火堆,脱下棕衣斗笠,围火烘身。

    马车停在寺外,奏生怕朱由检等人受到感染,嘱咐留在车上,她独个先下车诊症。

    朱慈照不怕死,偏生要下车接触,由检不允。

    “姨娘乃一妇道人家,如无人领提,恐招众议。”

    妇人自个儿到一堆男人面前,连夫家的人都没有半个,难免招人口实。

    朱由检沉吟后,决定自己去。

    朱慈照说自己认识许生,可为牵引,结果是王承恩及陈圆圆留在车上,而“木氏”父子双双下车。

    奏不敢拂逆其意,心想这对父子十居其九是恃着自己生病必有治疗,无从担心个人安危,未免过于自信。

    当然顺便埋怨古人礼法太严,将来有机会一定全盘推翻。

    三人下车,见有幼童三四人,围在马车及隐打转嬉戏。

    许生趋前,与由检及慈照客套一番,又盛赞木夫人大方得体。

    奏当然不会丢二人的脸,盈盈叩拜行礼,十足大家女子风范。

    其余人等只道这位“木守信”是高门富户,大家同是天涯逃难人,竟然一见如故,热烈问长问短。

    幸亏奏早有先见之明,令二人背熟杜撰的身世背景来历,才不致口吃穿帮。

    虽然大家对奏身上的和服另眼相看,只道是异国服饰,对方又是过客,也就未及细问。

    许生引领朱由检三人穿入寺内,僻一干净处坐下,奏便说可以。

    负责领头的是一位姓阮的大汉,乃明室举人,得知木家乃行商,颇有偏见。

    士农工商,在读书人眼中,无商不奸,地位低贱,岂会与之交流。

    再闻其夫人懂医理,更是不屑:“女子无才便是德,且男女有别,岂有女人替男人诊症之理?”

    对方当面骂奏,故意说得高声,朱由检及朱慈照各有想法。

    前者心想此子竟敢辱吾妻子,他朝我重登帝位,第一时间是革其功名;后者内心发笑,他有眼不识泰山,奏岂可用寻常女子视之?

    许生身为引荐人,最是头痛:“如今众多乡里染病,恐怕撑不到省城找大夫。此间有缘遇上懂医理者,不妨一试。”

    其他士绅亦有人支持:“今盘川不多,而病者甚众,恐不足以付诊金,岂能让家眷妻小活生生受罪?”

    古代都是由士绅议事决定,一般村民无发言权,更别说普通女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