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当初怀着一腔热血,满腹经论的蒋军参谋总长陈诚,信心瞒瞒地来到东北,准备大展拳脚,露几手给主子看看,没想到事与愿违,被我军的夏季与冬季攻势,打得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一败而不可收拾。于是,陈诚借着“治病”,留下这副烂摊子,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了。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呢?这可给他的主子留下个难题。蒋介石思来想去,能挑起这副担子的人选确实难找。宋美龄推出了卫立煌,蒋介石虽认为卫能力尚可,但却深知“卫立煌是个不好驾驭的人”。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人选,只好将卫派到东北来了。卫立煌来到东北,正是我东北人民解放军冬季攻势展开的第二阶段,不到半个月,就丢失了三师两旅。军事形势十分紧张,但卫立煌不为所动。决定在军事上采取持重方针。他的策略是:把部队集中在沈阳附近不动,进行整训。不论人民解放军打到哪里,也不论守城部队如何告急,即使蒋介石再三电令他派兵解围,也一概不为所动。卫立煌深知:原调来东北的精锐部队的老底子几乎被共军掏光了,如新一军、新六军、第七十一军、第五十二军、第十三军等,其中这些军中的大多数精锐师都被共军歼灭或重创过,虽然重新仓促补充组建完整,但其战斗力大大下降,用来守城倒还尚可,但用来野地争战,定不是共军对手。况共军擅长于围城打援的战术,我们不能再上共军的当。所以,我们必须先收缩兵力固守大中城市及铁路沿线的重要据点。一旦时机成熟,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是扩大占领区。即所谓:“固点一一连线一一扩面”的战略。
卫立煌的这一战略在目前来看,不能不说是一种稳妥的办法。但蒋介石却接受不了。一是关内到关外的铁路。公路运输线都被切断了,全靠海运和空运来支撑(这其中相当部分还是靠美军来帮助),特别是一些孤立的大中城市,还要空中运输来补给,这压力太大了,经济上也难以承受。二是蒋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调往锦州。他的理由是,锦州靠近华北,一旦出现危机,可与华北傅作义的部队遥相呼应,相互支援,进可再夺东北,退可撤往关内,保全这几十万精锐大军。这才是蒋的内心想法。
卫立煌却始终要坚守沈阳,保全东北。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解放军在沈阳周围集中了大量主力部队,加上天气转暧,江河解冻,道路泥泞,不利于机械化大军的行动,一旦在半途被解放军堵住,就有被围歼的危险。但这只是表面理由,其内心想法是不愿担负丢失东北的罪名。一旦部队撤到锦州,那沈阳还能保得住吗?整个东北还不是拱手让给共军。而自己就成了替罪羊。张学良前辙可鉴。
双方观点尖锐对立,你想说服我,我想说服你,还派出代表从中斡旋,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时间就在这扯皮中逝去了。反而,让蒋、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冬季攻势结束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即将到来的东北战略决战以及《龙腾计划》的实施问题。前一个问题,我们召开了东北局会议进行了讨论,基本上统一了思想。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东北的问题向主席和中央作一个详细地汇报,并听取中央对东北工作的指示,终究电报往来既费时又费力(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严格保密的),自己只能亲自去。二月二十六日,我将军事工作交给程政委负责,党政工作由pon真、高岗等同志负责;便秘密乘空军运输机飞往榆林。
由于我党预先得知国民党军即将进攻延安的消息,党中央于二月下旬秘密撤到榆林。正因为我的到来而引起的蝴蝶效应,胡宗南集团进攻于陕甘宁蒙边区的军队由后世20余万人现增加到30余万人,而我军由后世的2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人。双方兵力的比例大大缩小了。暂时撤离延安,只是让敌人背上一个包袱,分散敌军的兵力而已。党中央定居在榆林办公是非常安全的,空中有空军的战斗机团担任警戒,地上又从晋绥蒙兵团(原中北野战军)抽调一个纵队,担任吴堡、绥德、子洲一线的防御,再加上原陕甘宁边区的警卫部队,敌人是无论怎样也是攻不过来的。
下午二时,我乘坐的运输机在输林机场降落了。没想到中央竟派聂总长亲来机场迎接我,同来的还有主席的胡秘书。我有点受宠若惊,向聂总参谋长、胡秘书亲切问候之后,便驱车前往主席的住处。车子经过榆林街道,我仔细看了看,又变了大模样,街道更加繁华了,原来街道两边种下的树现在成荫了。主席和书记处几位书记的住处及办公之地并没有设在市内,而是离市区三、四里远靠河边的一个小村子,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有点江南小村的味道。
车子停在村边的小树林里,我下了车随聂总长和胡秘书走进村里,来到一座小院前,沒想到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等几位书记在院门前谈笑。慌得我急步向前,一个劲地敬礼、握手、向好。主席风趣地对我说道:“今天,我们的陈大将军从天而降,我们几位书记都欢迎你凯旋归来,你可有什么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呀!”
象这样的欢迎阵势,令我既兴奋又感动,有几人能享受到如此殊荣呢?我连忙恭敬地回答:“怎么能劳几位首长的大驾呢!树相实不敢当!”
“当得!当得!你在东北打得好哇!”朱老总笑呵呵地说。
“主席!我看大家还是进屋谈吧!树相同志长途奔波够劳累的。”周副主席一旁体贴地插话道。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