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官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在芬兰前线,侦察到了大批的德**人。然而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德国的bf109战斗机也大批出现了。这款战斗机是1939年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与其媲美的,只有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和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苏联还没有战斗机能与其抗衡。
德国在夺取制空权后,再派出轰炸机,对陷在泥泞中的苏军进行地面攻击。芬兰军队因为是守卫国土,又早就听说苏联集中营,劳改农场等事情,心中确信苏联的行为是纯粹的侵略行为,也就因此士气高昂,克服泥泞的路段在地面强行用轻步兵突进,配合德国的空中打击。而德国陆军反而被心中充满感激,同时也生怕他们作战不力,延误战机的芬兰军队安排成了殿后的守护和支援部队。芬兰的指挥官,著名的曼纳海姆元帅,特别强调要在夏季之前夺回要塞,好堵住可能的苏军反扑。
德国的空中打击则采取有效的地面攻击机重点进攻的手段,主要负责帮助芬兰军队突破火力点,消灭坦克,大炮等重武器。这是德国著名的ju87攻击机的特长。德军又将提前策划好的重量较轻的步兵迫击炮,轻机关枪,冲锋枪等大量装备芬兰步兵。当时苏军的坦克数量多,在前线布置了上千辆,但装甲薄弱,用的是不到20毫米的钢板,只能阻挡普通步枪的射击。德国为此特地在冬季就准备了上万挺重约10多公斤的反坦克步枪,让芬兰军队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这种反坦克步枪发射的穿甲弹能够击穿20毫米的钢板,又非常隐蔽,而且能发射更重的普通子弹,精准度比一般的步枪高。在当时能既反坦克,也能用作狙击步枪。
殿后的德军索性将自己配置的武器中好的轻装备也临时借用给了芬兰部队。苏联武器虽然强大,但一来失去了制空权,二来搭配不当,三来士气低落,四来部队之间协调不力,五来不适应泥泞道路,无法有效调度,六来一旦失去阵地,就被如狼似虎的德军补充占领,并配以火炮压制反攻,苏军无法打阵地拉锯战。最终苏军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了刚刚突破的防线。
苏联被拉回到谈判桌上。
斯大林只好派代表与芬兰签订了和约。德国的目标是在抑制苏联。与苏联全方位对抗,德国也消耗不起,所以也非常克制,不敢轻易越过苏联的边境线作战。芬兰主动送回了苏联的大批战俘,换回了芬兰的战俘。芬兰的战俘受到了欢迎。苏联的战俘回国后却先是被审查,要求相互揭发。然后就导致很多被枪毙,也有不少人被判刑。
但斯大林还是不甘心。在舆论宣传上,他总要为苏联在芬兰的失利找借口。于是他就做了几件事情,一是大骂背信弃义的法西斯,二是无限夸大芬兰的伤亡,三是故意隐瞒苏联的损失,四是借口天气寒冷,又借口芬兰秘密地建立了比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还要坚固的陆地防线。事实是,芬兰的确在德国早期的支援下建立了纵深的陆防阵地,苏联也没有预料到这种陆防阵地的威力。但这种阵地的坚固程度,却远远不如法国的马奇诺防线。
当然,他更重视军官对他的效忠。由于他这样的掩饰,那些无能的军官们不降反升,自然对斯大林感恩戴德。可以说斯大林是一个善于把各种失误都转变为一种个人成功的人。
当然,斯大林也在私下要求军事改革。只是这种军事改革,是以让那些无能的军官,榨取那些有能力但不愿意屈从的人的智慧为基础的。由于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又要随时控制媒体,军队的阶层结构就必须很明确。这也使得部队的管理,调度和作战变得很僵化。
英语中有句话,叫“魔鬼在细节之中”,中国有句话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意思是很多行动方案计划得很好,但一旦进行实际运作,结果却相差很大。芬兰春天化雪时泥泞的天气固然不适合地面部队行动,但也不适合飞机起飞。好在冬季的时候,后勤装备部的贝肯鲍尔就到了芬兰前线观摩。他发现芬兰军队的装备很适合冬天作战,比如说配备有白色的防寒服装,带加热装置的帐篷,适合于快速行动的滑雪板等。但苏联的军队却穿着在冬季很显眼的深色服装,营地无加热设施,更没有配备雪橇。汽车,坦克等也没有合适的防冻液,以至于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加热启动,或者根本无法开动。
他就与其他观摩的德军将领商议,也询问芬兰开春气候的特色,然后问大家如何才能在春季作战。当时德国空军是军队的强项,ju87在西班牙战场上取得了足够的经验,并进行了改良,急于要在前线试一试效果,想到的自然是用空军压制苏联的陆军。他就着手研究开春后需要的后勤工作,然后就发现了当时的机场本身也是泥土的机场,开春后飞机起飞困难的这个问题。他就立即飞回德国,向赫斯进行了汇报,并受命组织生产了一批能垫在土路上的钢制飞行跑道,一开春就送到了各个机场和冬季就准备好的,用作机场的一些空旷地带。
苏联当时对飞机使用的战术单调,喜欢在攻击前,用飞机轰炸为先导。开春后,他们的飞机起飞困难,参与作战的次数并不多。德国的bf109击落了一批苏联的轰炸机,迅速地获得了制空权。苏联的很多机场都在苏联境内,当时在泥泞中没有防御能力。德国空军本来可以轻松地将其击毁的,但赫斯却要求空军不得跨境作战。因此苏联空军损失并不大。也不知道苏联方面,是否能体会赫斯的这种克制。
芬兰的胜利以及德国的态度使得波兰大受鼓励。但他们还是对德国不够信任。波兰和德国之间,也有领土纷争,若要请德国帮助,势必要在领土纷争上先做一些让步。
所以他们就主动地邀请英军和法军,对苏联进行反攻。当然,这次赫斯汲取教训,没有再主动申请帮助波兰,而是对应地撤出了边界驻扎的德军,减少波兰的后顾之忧。
波兰和苏联之间,其实已经有过多次战争。其中波兰还在2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他们显然忽视了30年代苏联工业化带来的改变。这时的英法联军,也远远不如二战时期丘吉尔领导的英军,具有坚定的决战之决心。波兰三次攻击东部,却三次被挫败。最后一次,波兰调动了境内的全部军事力量,再加上数万前来支援的英军和法军,以为足够取胜了。但苏联调集了两倍于其芬兰战役投入的兵力和武器,在阵地上部署了约百万部队,4000辆坦克,5000门各类火炮,以及4000架各式飞机,使得波兰依然无功而返。当时攻击对方的战术相对单调,以阵地冲锋为主,攻击方的伤亡自然会大一些。这使得苏联军方找回了面子,趁机在国内以无限夸大的方式,宣传苏联的胜利。
波兰开始考虑牵线改善德国和英法的关系。
德国因为在这一系列战役中,参与了芬兰的保卫战,并在舆论上一直支持波兰对苏联的反击,得到了国际的好评。其一整套的投资计划也逐渐地在美国找到了有远见卓识的投资人。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开始改善。
赫斯心中终于有了点轻松的感觉,就与许世平聊天。
许世平就给他讲了脍炙人口的,出自安徒生童话的“国王的新衣”的故事。赫斯自然知道那个故事,想起就觉得非常好笑。那些大臣们每个人都来看那两个骗子编织的这“看不见的衣服”,都异口同声地说“看见了”,就连全国的老百姓都不敢对他人说“没有看见”。最后竟然是一个不知道畏惧的小孩子说出了“国王没有穿衣服”,大家才明白了真相。
许世平叹口气说,“其实我们目前的处境,就像那两个编织国王的新衣的骗子。只是我们为的不是金钱。”
赫斯惊讶地说:“这怎么可能呢?”
许世平说:“你仔细想想,人这一生要穿戴的,最贵重的其实并不是看得见的衣服,而是一个人的正直,爱心,勇敢,真诚,廉洁,信用,尊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无比的看不见的衣服。这样的衣服,小孩子或许看不见,但成年人是应该能看见的。”
赫斯很惊讶许世平这样的看法。许世平并不在乎告诉他,说安徒生童话在他那一代人的中国人中的影响很大。而他自己却对那个时代宣传的很多价值观念不再迷信。许世平觉得,中国当时节选的安徒生童话中,对西方社会的批判,远远大过了西方社会应得的。许世平深知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的各种压抑,愚昧,欺世盗名,剥夺人权,人性和人的灵魂的统治,对西方文明,包括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都非常尊重。
许世平说:“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失去了看不见的正义原则的军事胜利,实际上就是不敬畏神。《圣经》要我们敬畏和服从看不见的神,其实是有深刻的道理的。”
然后他就笑了,说这个世界上看不见“国王的新衣”的人很多。我们要耐心地等待那些具有眼光的朋友,我们也在渐渐地得到他们的支持。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