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相州完成了安葬父母兄弟亡灵的夙愿,但是他却不知道,他此时已经远离的京城开封,正在进入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新政大员中,最先想要激流勇退的不是韩琦,而是此刻避祸陕西的参知政事范仲淹。

    自从范仲淹离开京城,仁宗皇帝接二连三的举措,无一不让决心励精图治的范仲淹寒心。应当说,从范仲淹和老宰相吕夷简见过面之后,范仲淹可能就已萌生了退意,接着,朝廷中又发生了他推荐的一批馆阁清流被贬出京城之事,这就更让范仲淹坚定了离开中央、离开京城的决心。

    庆历四年十一月,范仲淹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准许他辞去参知政事职务,专心一意知邠州。

    按仁宗皇帝当时的意思,范仲淹既然上书请辞,那就顺坡下驴,接受他的辞职就行了。然而,自新政实施以来,一直蛰伏的首相章得象,可能是觉得他出山的时机已到,终于开始出手了。

    章得象,不愧老谋深算的政客,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阴险至极。章得象对仁宗皇帝说:范仲淹在士大夫中素有虚名,一请罢职陛下就予以批准,恐怕天下人都会说陛下轻黜贤臣,不如先赐诏不允,如果范仲淹见了陛下不允辞职的诏书后上表谢恩,那么足证范仲淹这是在要胁君王,那时再罢他的职也不晚。

    宋仁宗接受了章得象的建议,于是下诏给范仲淹,不允许他辞掉参政之职。

    范仲淹秉性梗直,自己从无害人之意,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别人会有害己之心,否则他也不会在仕途上屡遭坎坷、数次被贬了。

    范仲淹坦荡君子,他辞职本就不是故做矫情,更不会想到堂堂一个仁宗皇帝和堂堂一个帝国首相,会联合起来给他设置这样一个简单的阴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或许是范仲淹对新政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眼见仁宗皇帝赐诏不允许他辞职,范仲淹心中那种天子还要继续实施新政的想法便占了上风,范仲淹果然便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谢表,这让仁宗皇帝坚信了章得象的判断,认为范仲淹辞职,果然是在要胁天子,从而为范仲淹的最终罢职奠定了基础。

    而此时的范仲淹还没有意识到,帝国首相章得象正张开了一张比御史中丞王拱辰更大的网,几乎是要在一夕之间,将他和富弼、杜衍给一网打尽。

    就在范仲淹上表,感谢仁宗皇帝不允许他辞职的时候,宣抚河北的富弼完成使命回京,即将到达京城。章得象担心富弼回京,一定会在仁宗皇帝面前替范仲淹说好话,而软耳朵的宋仁宗很可能会因此改变对范仲淹看法,因此,章得象立刻指使右正言钱明逸上书弹劾富弼,于是,又一份极尽构陷之词的奏章,就在富弼行将入京时,不失时机地递到了仁宗皇帝的御案前。

    钱明逸在奏章中指责富弼实施新政时,把朝廷秩序搞的乱七八糟,所推荐的人都是朋党关系,对归附自己的人竭力扶之上位,不归附的人则全力排斥,满朝文武都害怕富弼,和范仲淹是一模一样;又说江范仲淹去年受命宣抚陕西、河东,听说朝廷下诏戒励朋党后,心里害怕自己暴露,谎称有病就医,结果朝廷对他并没有什么安排,于是请求辞去参知政事,单知邠州,以退为进要胁朝廷,想以此巩固自己地位、阻止人言,其欺诈的意图十分明显,请早日罢免他们的职务。

    离地三尺有神明!

    并非是钱氏的满纸谎言欺骗了宋仁宗,而是钱氏这通谎言恰恰迎合了宋仁宗所思所想,于是,庆历新政两位首要大员的悲剧就此注定。

    宋仁宗于接到钱氏奏章的同日下诏:

    范仲淹罢参知政事,知邠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

    富弼罢枢密副使,为京西路安抚使,知郓州。

    也就是在这天夜里,帝国已经上锁的学士院内,一盏鬼火般的油灯下,学士承旨丁度奉仁宗皇帝诏命,连夜起草了罢免杜衍的制书,而杜衍,对此却还一无所知。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