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鱼周询很快有了回复,除又陈述一遍修筑水洛城的好处之外,鱼周询着重指出:水洛城现在只剩下女儿墙尚未完成,如果放弃了实在可惜,还是修完为宜。

    宋仁宗终于接受了鱼周询的建议,下诏给郑戬等人,让他们继续修城。

    宋仁宗实在想尽快结束这场争论了,就在给郑戬下达诏书不久后,仁宗皇帝再次派内侍前往泾原,催促水洛城之役尽快完工,只要城修完了,丫的不管你们谁再说什么都晚了。

    然而,宋仁宗的救火之举,注定只能是他的一厢情愿。

    仁宗皇帝支持郑戬修水洛城,并把尹洙调离了渭州。为此饱受牢狱之苦的刘沪、董士廉两人得理不让人,立刻借此机会进行反击。董士廉上书仁宗为自己辩冤,并将矛头直接指向支持尹洙、狄青的枢密副使韩琦,说当年好水川之败,实在是韩琦、尹洙想进入西夏境内才造成的,而且兵败之后,尹洙写了《闵忠》和《辩诬》两篇文章,编造谎言,刻之碑文,企图掩盖兵败罪责。并且说尹洙在渭州时专横跋扈,私自挪用官钱,后来又用官钱替自己还债等等。

    而此时,奉命和孙沔对调、改知庆州的尹洙,由于孙沔以自己生病为由不肯离开庆州,朝廷只好再调尹洙知晋州。这实际上等于是判定尹洙在水洛城之争上有罪,对此尹洙当然不服。

    尹洙此人性情刚烈,为人高傲又有些偏激,当年在洛阳时,有一次和欧阳修等几个朋友游嵩山,尹洙说:游山必须带着考炊饼的炉子来,那才是真正的游山,尹洙这句话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大家七嘴八舌表示:游山最难得的,是贵在身心溶入美妙的大自然,体会山水的神韵,率性而来,师鲁(尹洙字师鲁)这句话太落俗了,真是岂有此理。众朋友们开玩笑对尹洙群起而攻之,尹洙一人辩不过众人,一气之下居然手扼咽喉,意欲自裁,众人大惊之下慌忙相救,尹洙这才没有死成。

    就是这样一个性情刚烈的人,现在明明自己占理,却反而受此不白之冤,尹洙哪里能咽下这口气,于是上书仁宗,说董士廉指责他给刘沪戴上40多斤重的木枷,是欲置刘沪于死地,这完全就是诬告;郑戬和刘沪结为朋党,制造谣言,完全是对他和狄青的诋毁,并要求和郑戬一同赴御史台对质。

    这边,尹洙和董士廉的官司还一塌糊涂。

    那边,谏官欧阳修、余靖又起而发难,上书批评朝廷对西北将帅的调整不合适。

    当初,让尹洙和孙沔对调,以避免将帅挟私结怨,这本来是欧阳修提出的建议,现在尹洙调离渭州,孙沔却知庆州未动,这使得渭州一下子没有了主将。当时,也许是仁宗皇帝想在这场实际上是韩、范之争上保持平衡,要么是想给自己颇为倚重的韩琦一些安慰,因而,仁宗皇帝出人意料地甩出了一把稀泥:下诏让当初抓捕刘、董二人的狄青出知渭州。然而,水洛城之争,狄青本就是尹洙的坚定支持者,现在调走尹洙又来了狄青,实际上等于并没有解除欧阳修的担心。欧阳修于是便再次上书仁宗,指责朝廷为什么调了尹洙,却没有动狄青?

    另一位谏官余靖,当初更是主张“宁动尹洙、狄青,也不可动刘沪”,现在朝廷却是换汤不换药,那不还跟当初一样?于是也再次上书,反对狄青出知渭州:

    泾原山川广阔,道路平易,如果边臣制御不住,西夏大军可以直逼关中,如此关键的地方,怎么能轻易的委派主将?假如夏军攻击镇戎,狄青身为部署(带兵的官名),岂能不带兵去救援?那一旦狄青率部离开渭州,谁来守城?如果夏军以一、二万人和狄青相持,却另外分兵直扑渭州,又有谁来迎敌?以臣来看,渭州必须另外选派一名有能力的人,和狄青分别担任主官,这样朝廷才能免去后顾之忧。狄青是武人,性情粗暴,不能让他兼任知渭州的职务。

    余靖不屈不挠,连续三次上章反对,仁宗皇帝最终不得不收回任命狄青知渭州的成命,调狄青代理并州、代州部署。

    由水洛城引发的这场争斗风波,至此总算是平息了下来。

    然而,新政大员们围绕水洛城而产生的这场的争执,却不能不让竭力想依靠这些精英来富国强兵的宋仁宗,再次在心里留下一道浓浓的阴影。

    无可否认,咱们的仁宗皇帝实在太理想化、也太想当然了,他忽略了一部泱泱华夏历史,往前、乃至大宋王朝多少年后,永远都将是一部斗争的历史:人与人斗;人与天斗;人与地斗;好人和坏人斗;君子和小人斗;好人和好人斗;坏人和坏人斗;君子和君子斗,小人和小人斗。一个“斗”字惯穿始终,而这“斗”的土壤只有一块:那就是谁也无法脱离的、必须身处其中的人世,只要你活着,就算只剩下半口气儿,依然免不了一个“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