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宋仁宗庆历三年八月,就在韩琦离京宣抚陕西之前,仁宗皇帝对中央内阁进行了第三次改组。

    在谏官欧阳修的参劾下,老宰相吕夷简完成了他在大宋王朝最后的历史使命,以太尉致仕,彻底离开政坛;章得象升任首相。枢密副使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另一位枢密副使,老臣任中师被免去中央内阁职务,以礼部侍郎知永兴军。

    大宋王朝风云一时的“庆历新政”由此拉开了序幕。

    现在,改组后的中央内阁成员是:

    宰相:章得象、晏殊。

    参知政事:贾昌朝、范仲淹。

    枢密使:杜衍。

    枢密副使:韩琦、富弼。

    权三司使:王尧臣。

    台谏官员是:

    御史中丞:王拱辰。

    知谏院:蔡襄。

    改组后的中央内阁,尽管军、政两府主要职务仍由两位老臣担任,但明显可以看出,仁宗皇帝的这种安排,是想更多借助范仲淹等年富力强、富有改革精神的少壮派,以期给帝国日益腐朽的朝政带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宋仁宗庆历三年九月,决心改革朝政的宋仁宗向朝臣们发出了第一个信号:这天,仁宗皇帝召集辅臣,及知御史以上官员来到天章阁,在朝拜了太祖、太宗皇帝御容后,仁宗皇帝开始向众大臣询问安边治国方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章阁问策”。

    但此时的众大臣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再一个,天子突然询问治国方略,兹事体大,岂能不三思而言、胡乱开口?因此,宋仁宗的天章阁问策,一时间竟让群臣缄默无言。

    仁宗皇帝这次把大臣们召到天章阁,无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座供奉着帝国最英明两位皇帝御容的殿阁,不仅是大宋王朝从建国走向鼎盛的象征,同时也是赵氏子孙缅怀先祖,朝夕惕励自己勤政治国的地方。

    当然,仁宗皇帝让大臣们来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暗示,那就是他要让这些臣子们知道:他这个天子,准备象先太祖、太宗皇帝那样,做一个国富兵强、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而你们这些大臣也应象太祖、太宗朝的臣子们一样,忠心尽力,辅佐于朕。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次帝国对西夏战争的一再失利,及契丹所给予帝国的压力,让仁宗皇帝清楚地看到,大宋王朝只有自己强大才是根本,祖先挣下的这份基业才能国祚永存。

    宋仁宗改革朝政的决心是坚定的,甚至是急迫的。

    继这次天章阁问策之后,仁宗皇帝在朝会上又屡次诫谕范仲淹、富弼等人:务必要以国家为重,不负朝廷重托。

    对于仁宗皇帝急于想改变帝国现状的心情,范仲淹是十分理解的。然而,范仲淹自有他的顾虑:改变王朝现有弊政,并不是一件说句话、吹口气儿那么容易的事。范仲淹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大宋王朝立国至今迄80年,朝政上很多弊端一言难尽,更造就出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谓积重难返,尾大不掉,想溶化这层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