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任经略安抚使立位系衔,仍依前项指挥。

    西北暂无战事。但宋仁宗却又得为北方辽国忧虑。

    宋仁宗的担心没有错,当初郭稹凭着一支箭在辽国换来的帝国尊严,早已被宋军在西北屡次惨败抵消的荡然无存。辽主觉得宋军连小小西夏都打不过,何况对堂堂大辽?于是,辽主大起轻宋之心,想借此机会兴兵南下,夺回当年被周世宗夺取的瓦桥关以南10县。

    如果追溯瓦桥关南10县历史,它可以上溯到契丹贵族阿保机建立大辽之时。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塘为夺皇帝宝座,向契丹请求援助,做为契丹出兵的报酬,石敬塘将幽、蓟16州割让给了契丹,幽州由此成为契丹的南京。此后到了后晋末年,辽太宗再次兴兵南下,一直打到宋帝国今天的京城开封,后来周世宗出兵北伐,夺回了瓦桥关以南的10县。

    宋太祖建立大宋王朝之后,收复幽蓟16州一直是帝国最大的愿望,这就有了宋太祖当年建立封椿库,以及太宗皇帝的两次北伐。而契丹国,也是念念不望索回关南10县。现在宋、夏大战,宋军屡败,契丹认为这是向宋王朝施加压力、索回关南10县的绝佳机会。

    然而在契丹政府内部,当契丹国主召集大臣,商议兴兵南下时,却出现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

    契丹南院枢密使、齐王萧惠主张出兵,他认为,宋军在西北连年征战,屡屡失败,已经是师老兵疲、百姓困蹙,宋国决不敢再跟辽国打这一仗。这种情况下,如果契丹皇帝亲率大军出征,那胜利将是唾手可求。

    但萧惠的意见,遭到了北院枢密使、楚王萧孝穆的反对。萧孝穆认为:当年辽太祖皇帝兴兵南伐,始终没有收到理想效果,今天国家虽然比当年强大了,但有经验的将帅都已相继过世,再者,宋朝并没有得罪契丹,无故兴兵,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何况战争一旦兴起,胜负本身就是难以预料的事情。

    但契丹国主倾向于南院齐王萧惠的意见,于是下诏各道调兵遣将,约定各道军兵会师南京,同时任命齐王萧惠为统帅,刻日出兵南下。

    契丹大军集结南京。

    帝国仁宗皇帝也紧锣密鼓地备战。

    庆历二年二月,宋仁宗诏命河北真定府、定州、天雄军、澶州等州府,各自整备兵马器械,河北各州强壮,务于三月份赴州接受检阅,身体强壮者刺手背充为义勇军。同月,仁宗皇帝召见前枢密院大臣、因头枕乾纲、貌类艺祖而被赶出京城的保静军节度使、新任知澶州王德用。宋仁宗面对这位无辜受屈老将居然毫无愧色、恬不知耻地对王德用说:河北方警,借卿威名镇抚耳。

    很难想象,如果这次契丹真的兴兵南下了,80年基业的大宋王朝是否还能保得住赵家的王位,最起码,中国有宋一代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

    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从来不承认“如果”。

    契丹国主想出兵,最终却下不了这个决心,于是向老宰相张俭求教。

    无法否认,华夏民族这部厚重的历史大书,有时候就是因为某个人的轻轻一言而改写了的。现在,契丹老宰相张俭就是改写这段历史的人。张俭向契丹国主分析了出兵的利与害,最后给契丹国主出了个主意:既然契丹出兵,取胜的把握是建立在断定宋国不敢打这一仗基础上的,那么就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派个使臣向宋发出战争威胁,向宋国索要关南10县就是了,何必皇帝要御驾亲征?

    契丹国主听从了张俭的建议。于是,历史又一次给了大宋帝国一个机会,一个靠铁嘴钢牙战退十万辽兵的机会。不过,这一次帝国派出的使臣不是郭稹,而是富弼。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