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都不具有太明显的优势。

    对于元昊称帝建国,大宋朝堂上并非没有不同声音,右正言吴育就上书仁宗,说了一通大实话,他说:元昊虽然名义上是大宋帝国藩臣,但从来就没有上交给朝廷一尺布、一斗粮,因而对他今天称帝建国的事儿,最合适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凉着他,以显示朝廷对他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况且元昊现在已经宣告称帝,在各部落族酋面前夸下了海口,势必不会自食其言,把拉出去的屎再坐回去,最好是按当年太祖皇帝对待江南李氏的办法,把元昊的称号改一下,对他进行顺抚。

    吴育的潜台词,那就是元昊过去虽然名义上是对宋称臣,但实际上已经是西夏土皇帝,背着抱着都是一样的沉,朝廷何必跟他计较称不称帝呢?但吴育这种说法,换给宋仁宗同样合适,那就是:既然他元昊已经是西夏事实上的土皇帝了,那又何必非得要这个皇帝的虚名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世人都如吴育这样去想,那么也就没有边界这个概念、没有国家和天子的尊严了。何况大宋王朝自建立之始,西夏就是帝国的藩属,现在却要和大宋帝国平分秋色,儿子一下子也当了老子,这简直就是打仁宗皇帝的耳光嘛!

    吴育的建议受到了宰相张士逊的嘲讽,张士逊说:人都说吴育这人有心疯病,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吴育此后又上了一封奏折,提出在目前局势下,帝国应坚壁清野,避开元昊锋芒,视局势发展,再图谋对策。但吴育的这个建议无论正确与否,现在都不可能、也不会得到急于要惩罚元昊的宋仁宗赞同。帝国仁宗皇帝现在考虑的,是必须维护帝国的统一和天子的尊严,宋仁宗要发威!然而,帝国内阁缺乏果毅、决断精神的大员们,除了在对元昊不屑一顾上意见一致外,一到具体事情上,却谁也拿不出相应的对策。

    西夏使臣就要回去了,并且拒绝接受仁宗皇帝的诏书和赐物,主管军事的帝国枢密院为此讨论了好几天,居然还拿不出一个决定。知枢密院王德用和陈执中主张扣留夏使,而盛度和另一位知枢密院张观,则主张放夏使回去,正主儿元昊远在大漠呢,为难一个送信的人有屁用?!仁宗皇帝最后采用了盛、张的意见,放夏使回国,但为了表示帝国尊严,拒绝了夏使带来的礼物。

    帝国宝元二年,从正月到六月,大宋帝国和西夏之间,陷入了一场大战前的可怕平静,除了边境上时不时发生一些小规模冲突外,双方正规军队没有发生大的战斗,这其中的原因,于大宋帝国来说,是还没有完成战争最后的准备,而于西夏元昊来说,却是因为他制定的“三路出兵、围攻延州”的计划遇到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宋国金明寨守将李士彬。

    金明寨位于延州以北,正当西夏通往延州要道,是延州至关重要的门户,宋帝国在这里驻有重兵防守。金明寨守将李士彬,本是当地党项族酋长,世守此地,李士彬英勇善战,有“铁臂相公”之称,而且和西夏还是世仇。此时,李士彬辖有十八寨、近10万士兵。

    做为西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元昊非常明白宋、夏之间这第一仗,对刚刚建国的西夏意味着什么:胜,则树起整个西夏人立国信心;败,则危及襁褓中的大夏国生存。因此元昊只能胜,不能败,别无选择。文韬武略的元昊深知,立足未稳的大夏国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不是大宋帝国对手,他必须把握时机,以雷霆万均之势取得第一次战役绝对胜利,鼓起全国的士气!正因如此,打败李士彬,就成了元昊必须要越过的坎儿。

    元昊对付李士彬的第一个办法是反间计。他让人将一封书信和一领锦袍、一条银带扔到鄜延边境,信中说锦袍银带是送给李士彬的,并约定李士彬某月某日叛宋,到时西夏将全力配合。但元昊这条反间计,却被鄜延副都布署夏随识破。夏随向李士彬表示,他绝对相信李士彬不会叛宋,并对李士彬抚慰有加,让李士彬感动的涕泗横流。

    元昊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派一个能说会道的使者对李士彬直接诱降。但元昊却是低估了李士彬仇夏的决心,结果使者不仅没能说动李士彬,反而被李士彬给杀了。

    元昊又想出第三个办法,派西夏边境的夏人向李士彬诈降。

    为了能让这出诈降戏演的更为逼真,元昊还派兵向李士彬进攻,声言要捉拿叛民,李士彬出兵反击,西夏军队立刻溃散而逃。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