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琦就是其中之一。没有人知道,时任右司谏的韩琦,曾有过多少回对边陲忧虑不安的难眠之夜。

    自从帝国中央内阁重组之,此后短短几个月里,韩琦已经就边陲之事向仁宗皇帝连上了几道奏章。他在《冗费宜节奏》中明确提出“要尽快施行节约开支,减少冗费充实边防,以助兵需。”;

    在《乞许边臣过阙朝见奏》中提出:“应当允许担任边防职务的官员,在路过京城时朝见天子,给予鼓励。”;在《乞追寝葛怀敏莱州团练使奏》中指出:“葛怀敏在武臣中虽有些才干,但并没有显著功劳,朝廷不应无功授予他团练使职务,朝廷官职是国家名器,理应爱重,如此滥升职务,一旦将来有立功的边臣,那又该如何奖拔?因此,乞将葛怀敏团练使一职追回”。尤其是后来韩琦判断环州知府高继嵩所谓“通敌”一事,更显示出了韩琦卓越的军事家智慧。

    然而,小小的右司谏韩琦为边陲安危焦虑,此时的大宋帝国天子却正陶醉在群臣的阿谀奉承之中。仁宗皇帝已经决定,在是年十一月举行南郊祭祀天地的大典,届时并将更改年号。当然,这其中的意思,不乏以变更年号希图消除帝国连年天灾变异的因素,但更深一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仁宗皇帝希冀得到祖先的庇佑,通过更改年号,给天灾不断的大宋帝国带来新的纪元。70年前,帝国开国的太祖皇帝就是在乾德六年11月,改当年为开宝元年的,那次改元后不久,大宋帝国就消灭了北汉割据政权。

    南郊祭祀天地,是国家最重要的盛典,每三年举行一次,群臣百官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大拍马屁的机会,于是上表,请仁宗皇帝加尊号“宝元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英睿孝德皇帝”。

    宋仁宗被群臣捧的飘飘欲仙,但对于群臣上尊号的要求却还惺惺作态,假意不许,但群臣岂能不知仁宗心意?于是请加尊号的表章便连篇累牍,一上再上。

    按照国家惯例,请加尊号的表章如果连续五上,这说明皇帝的政德的确是深得人心的,加尊号的请求皇帝就不能再拒绝。这个把戏,不过是封建王朝帝王给自已邀名扯起的一块儿遮羞布而已,但小小的右司谏韩琦却偏偏朴忠梗直,在大臣们一片颂扬声中,向仁宗皇帝上章,又弹奏出一组不合谐的音符:

    臣窃以陛下至德合天地,至仁越尧舜,虽徽号累百,亦无得而称焉。盖以三载一郊、陛下报本之际,臣子之心无以归美君上,故恭存盛名,以达倦倦之意。缘近年以来,天地之变比比而发,陛下亦尝虚怀以来谠言,平刑以降罪戾。今者圜丘展祀,所宜责躬引咎,仰答天戒。其所加尊号,**不赐恩可。如陛下已有圣意谦逊不从,莫若直降御札申谕宰庭,具述宸衷,使断来表。若候章表五上,方示推拒,此乃从来俞允之例,似未协宜。此事动干典策,望圣明熟虑之。

    韩琦,无疑是毫不客气地把仁宗皇帝那块遮羞布给卷了起来:你要真心不想要这个尊号,那就直接下诏给中书,不要让群臣再上请加尊号的表章,如果等到表章五上了,到了允准的规定,那似乎就不大合宜了。

    对仁宗皇帝来说,其实韩琦这份奏章来的才是大不合适宜。你韩琦这是要干吗?满朝群臣都请我上尊号啊,我不过假意推辞一下你就当真了?你丫别把咱家给扒成**裸的行不行?但韩琦身负谏职,而且说的在理,仁宗皇帝也实在不好因此加以斥责。

    不知道宋仁宗是不是想为他顺利接受尊号扫清道路,反正,仁宗皇帝此时委派给了韩琦一个任务,担任大宋帝国贺正旦使,出使辽国。呵呵,这下子你丫的没法在我耳边唠叨了吧?

    宋仁宗宝元元年八月(景祐五年),韩琦以太常少卿、昭文馆直学士担任北朝正旦国信使,离开京城出使辽国,配给他的副使是西北边防名将、原知环州的高继嵩。

    高继嵩,字惟岳,是河西大姓高氏的后代,从高继嵩祖父这一代始,高氏后人便散居于延、绥一带。高继嵩祖上为大宋帝国做出过很大贡献,有说高继嵩和大宋开国名将高怀德就同出一脉,高继嵩父亲在太宗朝时举绥州归宋,受到朝廷嘉奖,此后高家便一直在西北沿边一带任职。而环州,就正当西夏前沿。

    在边防形势日趋紧张的时刻,很有军事才干的高继嵩不在环州任职,却跑来京城充当国信副使,这让韩琦深有些疑惑,韩琦细询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环州有几个士兵捡到了一支箭书,上面的匿名信举报说高继嵩将要投元昊叛宋,高继嵩惶恐不自安,这才上书请求离开环州来京城,以避通敌叛国嫌疑。

    从高继嵩的叙述中,韩琦以军事家的敏锐,立刻意识到这是西夏搞的离间之计,韩琦立即向仁宗皇帝上书为高继嵩辨护:

    继嵩知环州,因军人得遗箭,系以匿名文字,言继嵩将叛。继嵩心不自安,遂乞还朝,乃差充国信副使。臣察其事之伪者有二,辩其惑者有一:继嵩久在西边,颇以勇敢闻,或为西贼所恶,设反间而去之。不然,则驭下严,而为戍卒巧计以中之。此其伪可察二也。且继嵩背义投诚,元昊忠于朝廷,则当密奏其事,何必以遗箭达其叛状乎?此又其惑可辩一也。臣愚以谓宜急遣继嵩还边,其元告匿名文字,亦请论罪如律,外以杜黠贼行间之谋,内以破堕兵诡中之计,次坚继嵩用命之心。使边郡闻之,孰不畏朝廷之明,而厉忠义之怀乎?

    韩琦的分折条理分明,论据充足,并不昏庸的仁宗皇帝听从了韩琦的建议,诏令高继嵩重返环州。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