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宋仁宗宝元元年三月(景祐五年),大宋帝国新一届中央内阁组成。尽管入主中书的人选不如人意,但毕竟那个无所事事的老人政府退出了帝国政治舞台,毫无疑问,右司谏韩琦在这个问题上功不可没。

    似乎是新一届政府对韩琦忠于国事的肯定,有人提议授韩琦知制诰之职以示褒奖,韩琦对此婉言谢绝,他说,劝谏之事陛下已经听从,这就够了,如果因此而得到一个好官职,这不是我的本意,那天下人会如何看我?这就是韩琦,坦荡胸怀,没有丝毫的私心杂念。

    也就在韩琦契而不舍、坚忍不拔连章弹劾王随等四相时,大宋帝国西北边陲浩浩大漠中,党项族首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元昊已经完成建立西夏帝国的军事准备。那时候,大宋帝国的右司谏韩琦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他和元昊将会在西北大漠中,为大宋帝国版图的完整,将会有一场生与死的铁血较量。

    此时的西夏经过元昊的苦心经营,已经悉有夏、银、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等十四州之地,大漠万里。而其都城兴州,前阻黄河天险,背倚贺兰山脉,军事建制分设十八监军司,分别由各部族首领担任统帅,总兵力达50万人,其整个兵力布署为:

    河北7万兵力,以备契丹。

    河南盐州路,5万兵力,以备宋国环庆、镇戎、原州。

    左厢宥州路,5万兵力,以备宋国鄜延、麟府。

    右厢甘州路,3万兵力,以备吐蕃、回纥。

    其余兵力则分别留守贺兰、灵州、兴州、兴庆府。

    在元昊心目中,建立西夏帝国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契丹,也不是来自他曾经征服过的吐蕃、回鹘等部族,而是来自一直以正统中央政府自居的大宋帝国,因此,西夏元昊的军事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在了对宋的战争准备上。

    宋仁宗宝元元年正月(景祐五年),元昊为窥探大宋帝国河东一带道路地形和军事布防等情况,以到五台山供佛为名,向大宋帝国中央政府提出请求,要求进入河东腹地。

    如果按照常理,边境局势如此不稳,大宋帝国理应存一份警惕之心,但不知是大宋帝国故示大方?还是自认边备固若金汤,不怕他人窥三探四,大宋朝廷居然同意了元昊这个请求,从而为西夏侦察大宋虚实提供了难得的方便。而元昊正是根据侦察到的大宋情况,才和各部酋长歃血为盟,制定出了先攻鄜延、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夺取延州的作战方案。

    严格来说,元昊这个对宋帝国战略布署,并非出自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他和汉人智囊团的慎密研究。

    当是时,聚集在元昊帐下的汉人智囊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两个:张元、吴昊。《宋史》里对这两个人有简略记载:“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国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呵呵,这两个在大宋帝国屡试不得志的苦逼书生,果然是走上了赵家皇帝担心的道路——造反,只不过他们没有选择自己起事,而是选择了协助西夏元昊。

    关于张、吴二人,还有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据说张、吴二人自恃文韬武略,胸有百万甲兵,但怎奈科场时运不济,悲伤之下,便想另辟溪径,到边关去寻找一展雄图的机会,大丈夫既然不能科举高中,那就立业边缰,成万世功名。

    但怎奈张、吴二人在边关同样得不到大宋守将重用,二人一气之下便跑到了西夏兴庆(今宁夏银川),两人天天在酒肆狂喝豪饮,并在墙上留墨:“张元、吴昊到此豪饮一游”,结果二人被夏人探子抓捕,押送元昊帐前。元昊哪里想到这本来就是张、吴二人定下的计策,其目的就是为了能见到他。元昊亲自审问张、吴:大胆狂徒,竟敢犯我的名讳?张、吴二人却嘴尖舌利,放声大笑:你丫的连自己姓什么都不在乎,犯你名讳又有什么?元昊闻言大惊,想想这话说的对啊,自己不管是李姓还是赵姓,可都他妈是中原王朝所赐,自己这不是数典忘宗吗?于是元昊立刻为两人亲去其缚,好言抚慰,张、吴二人从此成了元昊坐上宾和重要谋士。张、吴向元昊献计:出兵夺取关右之地,占领关中,兵锋直逼大宋中原腹地,同时联合辽国,使宋陷入两面临敌之境:“一身患二疾,其势难支矣”。

    不能否认,如果张、吴二人计划能成,那么北宋帝国亡国的命运将无可避免,而今天的中国历史也将会是另外一种写法。

    和西夏箭已在弦的战争态势相比,此时的大宋帝国还远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准备。几乎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明白,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钱粮,皇帝不差饿兵嘛,而此时的大宋帝国,迭经天灾,再加上每年给契丹的费用,以及国内各种冗费的巨大开销,国家财政已几近不堪重负,而在军事方面,大宋帝国多少年没有经过战争洗礼了,不仅士兵缺乏对战争的认识,军队更缺少能征善战的统军将领。然而,

    尽管大宋帝国面临着如此种种的不足,但战争的发生,却不会以宋帝国的意志为转移。

    并不是大宋帝国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西北边陲面临的危险,韩琦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