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仁宗皇帝理解为吕夷简对范仲淹此议不屑一顾。

    但不论哪一种含义,吕夷简都给了仁宗皇帝一个暗示:迁都之议,可以休矣。

    做为帝国首相,吕夷简这个回答没有丝毫可指谪之处,但却不显山、不露水在范的脚下垫了一块砖:范仲淹迂腐书生一个。

    无可否认,吕夷简不愿大张旗鼓招惹范仲淹这位是非不断的难缠人物,以吕夷简的权谋机变,他宁愿做任何事都不显山、不露水,暗地去完成,尤其在范仲淹上了“百官图”,朝堂上下都知道二人有矛盾的时候,吕宰相更不想授人以柄。

    吕夷简避实就虚,不和范仲淹正面发生冲突,却又对范仲淹的奏议如此轻描淡写,这让早已憋着一肚子火,准备和吕夷简大干一场的范仲淹如老牛掉进枯井,有力无处使。范仲淹自然是不甘就此罢休,于是挥动如椽大笔,写了《帝王好尚》、《选贤任能》、《近名》、《推委》四篇文章进奉仁宗,其大意无非是讥讽时政,又举出汉成帝信用张禹,终致王莽之乱的故事,并直言不讳地指出:“臣恐今日朝廷,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不可不早辩也。”

    范仲淹攻击矛头直指吕夷简,且还如此咄咄逼人,尤其范仲淹竟然还把他比做汉代的张禹,这让沉稳、老练的吕夷简终于忍无可忍,在仁宗皇帝面前对范仲淹奋起反击。老谋深算的吕夷简,深知优柔寡断的宋仁宗内心深处最忌讳的是什么,也更知道选择什么样的罪名,才能把范仲淹干净、彻底的置于死地。

    吕夷简为范仲淹定了两条罪名:

    1、越职言事、荐引朋党。2、离间君臣。

    吕夷简选择“离间君臣”做为弹劾范仲淹的理由之一,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范仲淹指责他是汉代“张禹”,那岂不是影射宋仁宗就是汉成帝?但吕夷间也知道,这条罪名在宋仁宗眼里还算不上什么严重问题,吕夷简这样说,甚而还有点蔑视圣上之嫌——他仁宗皇帝就那么好哄?那岂非成了一个昏君?只要宋仁宗不受蛊惑,谁又能离间得了?然而,吕夷简真正的杀手锏并不在这里,而在第一条中的“荐引朋党”,吕夷简相信,只要仁宗皇帝看到“朋党”这两个字,那一定就会火烧屁股。

    果然,吕夷简一矢中的,直击到了宋仁宗的痛处,范仲淹居然敢“荐引朋党”?这还了得?!前不久,被罢职的李迪已经露出过“朋党”苗头,这才过去多长时间,现在又来了个范仲淹?联想到当初范仲淹等一班人联合起来,力谏废郭皇后,难道范仲淹真在朝中暗中结党?但吕夷简既然公开提出这个问题,而且指名道姓地提出来,那看来决非是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了。

    吕夷简奏的这一本,让宋仁宗感到了事情严重,仁宗皇帝不得不认真考虑吕夷简的话了。

    而此时的范仲淹,襟怀坦荡,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天子“朋党”之忌,还在闷着头,连篇累犊地上章和吕夷简对阵,并且话也越说越不中听,但仁宗皇帝可不想陷在这无休止的“朋党”斗争里,为免将来后患,宋仁宗一纸诏命,免去了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权知开封府之职,命他离京出知饶州。

    或许是宅心仁厚的宋仁宗不想牵连太多的人?要么是吕夷简达到了赶范仲淹离京的目的,而且也预料到范仲淹此次再贬,朝堂上肯定还会有人站出来替范仲淹说话,吕夷简不想让事情白热化?因此,当侍御史韩缜上书,请以范仲淹“朋党”之事张榜朝堂,并戒百官越职言事的建议提出来时,仁宗皇帝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然而,宋仁宗和吕夷简都没有想到,正是围绕范仲淹的再次被贬,帝国朝堂竟会再一次闹出一场风波,这事儿且稍后再说。

    也就在帝国朝堂波谲云诡,吕、范二人争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调任三司度支判官不久的韩琦,因家族贫困需要供养,向朝廷再次递交了请求离京外任的奏折——《乞外任知州状》,大意是说自己丁忧回到京城,先后在馆阁、监库、开封府任职已经4年有余,因家庭生活困难,曾经几次请求外任,但都没有得到批准,后又蒙皇上恩典,授臣担任三司度支判官,臣感念圣上的信任,未敢再提外任的事儿,现臣在度支任上工作已经半年多了,臣家族成员较多,生活困难……希望圣上恩准臣在舒(舒州,宋属淮南路,治所在今安徽省潜山县)、宣(宣州,宋属江南东路,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州市)二郡、或者在这附近一带的州郡任职,这样能借助公田和俸禄收入来帮衬家用……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