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全方位考虑,反正,任凭一干三司吏员群情激愤,吕夷简竟然下令紧闭相府大门,就是不肯接见。悲愤不已的吏员们万般无奈,又跑到宰相王曾府上。这一次,吏员们总算没有白跑,王曾对一干人好言安慰,让他们各自写状,陈述理由。

    事情到此,本来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但一班吏员却仍是愤懑难消,竟然又相率跑到杜衍家围攻杜府,往院子里投砖丢瓦,恶言诟骂,闹的一个不亦乐乎。奉旨行事的杜衍当然咽不下这口恶气,第二天便一纸诉状告到了仁宗皇帝面前。宋仁宗龙颜大怒,立命将一干闹事之人抓捕,下有司追究,并查出领头闹事的首恶者二十余人,按律行事,该仗脊的仗脊,该发配的发配,至于其他相从之人,权且从轻发落,一律停职。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想到回京不久的范仲淹也来添乱,竟然在这时候向仁宗皇帝上了一幅“百官图”,矛头直指帝国首相吕夷简,从而拉开了北宋王朝“党争”的帷幕。

    自范仲淹调任京官之后,在帝国朝堂上,范仲淹、吕夷简两人似乎相互间总是难以理解对方立身处世的思维,总也尿不到一只壶里,范仲淹对吕夷简个人的品性,有着一种直接而固执的反感,尤其吕夷简做为帝国首相,在其用人之道上的许多做法,都让范仲淹深恶痛绝。

    然而凭心而论,吕夷简为国家选拔官员,也决非如范仲淹所指责的那样毫无原则,任人唯亲,在韩琦看来,吕夷简看中的人也都是一时俊杰,只不过吕夷简在选贤任能的同时,多少有点借此假公济私,借机笼络人心而已。也恰恰就是吕夷简这种想让被任用者认为这都是自己提拔的作法,让高风亮节、刚正无私的范仲淹深为痛恨。在范仲淹看来,为国选贤是宰相的职责,岂能借机把这当成是私人恩惠的道理?要说私恩,那也该是皇帝给予的,所谓皇恩浩荡,宰相岂能恩归于己?

    无法否认,范仲淹这个认知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却有些过于沦入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化,甚至是有些幼稚,范仲淹忽略了华夏几千年历史,从来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事实,这是华夏民族固有的人文传统,是任何人都无力改变的。政治舞台上的确可以有另类的主张,但必须用一个声音唱一首歌,不能跑调。

    做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尽管在宋王朝其拥有的权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但宰相毕竟为百官之首,是代表皇帝推行国政的最高长官,他当然需要一批言听计从的下级官员来忠实贯彻自己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说,范仲淹和比他小20岁的韩琦相比,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而只能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文人,这也同时决定了范仲淹在他几十年仕途上,注定会一次又一次遇到坎坷。

    事实上,自景祐二年三月,当情种宋仁宗因为念郭皇后旧情,或者还有别的什么原因,把范仲淹重新召回京城,并任为天章阁待制,并在5个月后又召回孔道辅之后,帝国首相吕夷简就知道,自己的执政生涯从此又将进入多事之秋。果不其然,范仲淹甫归京师,就在弹劾阎文应一事上,以决死之心出尽了风头。

    对于总是处处挑刺儿、多嘴多舌的范仲淹,首相吕夷简并非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让他闭嘴的办法。吕夷简曾委托人私下找到范仲淹递话:待制之臣,非口舌之任。言外之意是说,你的职务是天章阁待制,只要陪着皇帝念念书、作作词就行了,至于对朝廷的事儿说三道四,这不是你的工作。但范仲淹却不尿吕夷简,真锋相对回答说,议论国家政事,恰恰是待臣应尽的职责。

    范仲淹的倔犟、或者说死心眼儿,让吕夷简意识到,他跟这个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人好说好商量是不行了。于是,政治手腕老练的吕夷简在行政安排上,采取了一个冠冕堂皇、让任何人都无法说三道四的措施——就在韩琦从开封府推官调任三司度支判官这个月,调范仲淹以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呵呵,你丫的不是不肯闭嘴吗?那我不让你在皇帝身边,你到外面说去吧。

    范仲淹去知开封府,韩琦调任三司。

    韩、范二人这次的擦肩而过,很难让人不去怀疑这是吕夷简的刻意安排。或许,吕夷简不希望给自己颇为欣赏的韩琦,提供可能让他受范仲淹影响的机会(当然,随着韩琦后来职务高升,吕夷简的想法也在改变,希望韩琦反过来能影响范仲淹),在吕夷简心目中,沉稳大气的韩琦,是大宋帝国未来的栋梁之材,你丫的刺儿头范仲淹可别把韩琦给我带坏了。

    吕夷简,不想让政治上幼稚、迂腐、固执、倔犟的范仲淹对韩琦有什么影响。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