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但上苍对赵家皇室还真是尚有一丝怜惜,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只是负责侍候刘氏起居的侍女李氏,居然给真宗皇帝产下了一位龙子(即后来的仁宗皇帝),这个侍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终于有了诞生契机)。

    李氏,杭州人,刚入宫时为刘氏贴身侍女,这女孩子平日里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皇帝看中,几次临幸之后便有了身孕,这对后嗣荒芜的真宗皇帝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史书记载,李氏怀孕后,有一次随真宗外出,不小心将头上戴的玉钗掉在地上,李氏很生自己的气,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了礼仪,但真宗皇帝却在心里暗暗祷告:如果玉钗完好无缺,那李氏就会给自己生个男孩儿。真宗命左右取玉钗来看,果然完好无损,真宗心中大喜。

    李氏生下仁宗后进封才人,后又进位婉仪。

    李氏生下了儿子,此时的刘氏或许出于女人天性的慈爱,又或者刘氏始终把李氏看做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反正,刘氏抱走了当时还在襁褓中的宋仁宗,从此当成了她自己的儿子(在我要写的电视剧中,这一点有很精彩的故事)。

    李氏做母亲的权力被刘氏剥夺,如果说这件事身为皇帝和父亲的宋真宗不知道,那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宋真宗能够不念“母以子贵”的古训惯例,默认、接受刘氏的做法,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刘氏实在比李氏更具备培养帝国未来接班人的能力。据《宋史后妃传》载:“(刘)后性警悟,晓史书,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事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事有问,辄引故事以对”。如此看来,刘氏实际上是真宗皇帝的贴身秘书,是他的臂膀左右手。而当时的宋真宗体弱多病,已经意识到自己这小身板儿不靠谱,说不定哪天就突然一命呜呼,等不到儿子长大成人了,万一自己哪天真被阎王爷叫走,大宋江山需要连屎尿都还分不清的儿子来接班,那么,相比于沉默寡言的李氏来说,睿智果断、遇事颇有主见的刘氏将更有能力辅佐儿子,撑起自己百年后宋家一片锦绣江山,何况刘氏待这孩子真的是犹如亲生,而刘皇后自己没有半点至亲家族,也不会出现什么后宫贵戚篡权谋国之虑。或许真宗皇帝就是出于这种考虑,于是,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也就是宋仁宗3岁时,真宗皇帝不顾众多大臣激烈反对,坚持把德妃刘氏册立为皇后,从而拉开了9年后刘氏登上大宋王朝政治舞台、掌握最高权力的帷幕。

    真宗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3年3月23日),55岁的宋真宗撒手归天,死前留下遗诏:13岁的皇子赵祯(仁宗)继皇帝位,尊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大事。中国历史上一代杰出女政治家终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大宋王朝10年之久的女后垂帘听政时代。多少年后,北宋一代名臣司马光对刘皇后有过相当公正的评价:“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历史的真实,足以洗去后世文人墨客抹在这位杰出女性身上的污泥浊水,然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却至少有两点也是属于史实:一是刘氏将仁宗据为己生,直到她去世之后,仁宗皇帝才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并险些因此引发一场宫廷大清洗;二是李氏这位“天子”亲生母亲生下仁宗后,一直默默无闻,嘿处于先帝嫔妃之中,直到临死前才被刘太后进封为宸妃。

    无可否认,真宗皇帝留下“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大事”的遗诏,实在是英明之极:继位的仁宗只有13岁,完全是个孩子,尽管此前这个少年不止一次有过在资善堂和大臣们讨论国家大事的经历,但谁也不能期望一个孩子能对复杂的国家大事做出什么英明决策,而少年仁宗登基后,宋帝国内外政局能够保持稳定,章献刘太后实属功不可没。

    垂帘听政的刘皇太后权威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仁宗皇帝年龄增长,这位年青的皇帝对自己有名无实的“天子”地位不可能不心存芥蒂,这也是17岁的仁宗皇帝第一次单独殿试进士,心中对这些精英们自有一种强烈亲和感的根本原因。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