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夕迟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礼到。’正在交谈时,门口的下人唱了一遍。

    那俞教谕奇道:‘都这时候了还有礼,是谁这么迟呀!’

    ‘唉,兴许是路上耽搁了也说不定,早来晚来有这份心就够了。’

    ‘梅老爷教诲的是。’俞教谕赶忙改口。

    柳家的仆人抬着一只精致的桃木盒上来,从桃木盒中取出一幅字画,呈现到柳世荣面前。光是那略显古朴的桃木盒瞧上去就价值不菲,而且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兆头也是极好。

    梅县令赞许道:‘以画做寿也是件雅事,只是不知此人笔下功夫如何,柳老爷请揭开,我等瞧瞧也好品评品评。’

    ‘那当然没问题,范管家快打开看看。’

    五尺长的画轴一经仆人们展开,顿时也让室中之人眼光一亮。画的是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乃是仿制苏轼之寿星图。立意是极普通的寿画,街面上任意一个画摊都会有此类仿制画轴,然而画者的笔功却教在场众人无不失声惊叹。

    越是这种寻常的立意,越是考究笔者的功夫,稍有不足便容易陷入流俗一派,此画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既不失苏轼遗风,又保有笔者个人的风格。

    文定远远望去便不由得会心一笑,转念一想又觉得希奇。

    梅县令迫不及待的追问道:‘瞧瞧这张画的落款是谁?这般好的手笔,将来的造化定是不凡。’

    他向来自认为对这附近州府的才子了熟于心,实在忆不出是何人有此等功力。

    ‘樗仙。’载定念了一遍,回忆了半晌也记不起是哪位友人的名号。

    ‘可是苏州谢时臣的号?’人群中已有人猜出了此画的来历。

    ‘谢时臣?吴门名士,载定你跟他还有交情不成吗?’

    近些年,吴门才子谢时臣的大名可是传遍了江南江北,想求得他一幅画可是不易,这一回竟是自动送上门来。

    载定茫然的道:‘我不曾有幸结识过谢才子呀!’随即便吩咐下人将送礼的信使请进来。

    只见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步入大厅,不等他们询问,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道:‘这里有谢公子给柳文定柳公子的一封书信。’

    ‘一路上辛苦了,请在舍下用些酒菜。老么,打赏。’

    在众人的惊愕中,文定起身接过书信揣进怀里,洋洋得意的道定也随手掏出一百两银票递给来人。

    ‘多谢公子的赏,小人来的时候,谢公子再三吩咐定要带回柳公子的回信。’

    ‘这是自然,还请在舍下稍歇,待某回书一封,烦请带回。’

    来人满意的退出客厅。

    此时客厅里哑然无语,倍感尴尬的众书生面面相觑,那位传说中的吴门才子可不是这帮久居村野的文人所能触及的,万万没想到此等传说中的人物,竟会与这个他们所瞧不起的商贩联系起来。

    一干文人凑到寿画跟前品评画轴的独到之处,纷纷对吴门才子深厚的功力赞许有加,有几人忍不住向文定旁敲侧击,打听他与谢时臣的关系。

    文定倒也无甚好说的,只是一句朋友代过。他们当着文定的面谈起时臣的画时,一个个都好像与他是如何的熟识,神交久矣似的。什么师法吴镇,甚得其意,什么笔墨间很有几分沈周的笔意,少有几人还为了各自的观点迥异而争论不休。

    对于这位挚友的画作,文定自是比别人更得其味,评价道:‘时臣近年如何,在下不得而知,然而几年前他多作长卷巨幛,峰峦雄伟,对于画水一道尤擅,江河湖海种种皆可以称道。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应是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

    ‘妙哉,妙哉。’一位袁姓秀才不自禁的称赞起来,一面赞叹谢樗仙出神入化的笔功,一面对文定的评语推崇备至,旁人也不由得点头称道。

    这些个才子们大多不屑与市井商人为伍,然而少许几个实在沉醉于书画一道的,却忍不住向文定攀谈起来。

    越是谈的深入,这些个画痴们越是对文定佩服的五体投地,从顾恺之的人物画,董源、巨然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戴峰画的牛,范宽的‘对景造意’,一直到本朝的吴门画派,仿佛是每一家流派的画风都知之甚详,无有一处能够难住他。

    袁秀才等人对他是倾慕已极,说了许多恭维话,却惹的旁人好不恼火,就连载定也插嘴道:‘不知大哥对许道宁的为人、画作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北宋的许道宁乃是山水画的大家,曾卖葯行商,初时作画不过是为了招揽生意,阴差阳错买卖做的不怎样,却以画作闻名天下。

    ‘画以山水见长,与李成、范宽齐名。张士逊曾写诗称赞说:“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可见得他的成就是如何的不凡。’

    梅县令插嘴道:‘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个嗜酒如命的商人罢了,纵使有些才学,也断然是比不过李成、范宽二位大家。’

    ‘爱酒却是不假。’文定无暇去理会他人刻意的针对,为许道宁辩护道:‘此君嗜酒狂放,时人常以“醉许”唤之,不过他饮酒常常能激发灵感,是故不能以等闲醉汉视之。黄庭坚也曾激赏他醉后所作的画,在“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宁山水图”诗中写道:“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异时踏门闯白首,巾冠欹斜更索酒。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数尺山河万里遥,满堂风物冷萧萧。”这诗里描绘的便是他趁着酒兴作画时一蹴而就的情景。’

    ‘真乃神人也。’

    众生哗然,平凡的芸芸众生总难免会为那些超越常人、知其所不知的奇才而倾倒。在这些自认为博览群书、通古晓今的秀才们眼中,非仅那位醉许如此,就连文定亦是如此。

    柳举人这个大哥非似大多商人那般庸碌,反而却要比他们这些个终日埋首在书斋里的秀才还来得博学多闻。

    很自然的,文定逐渐成为了这酒席的中心,众秀才皆围绕在他周围,倾听他对书画的博识。

    当然也不是人人皆乐于此,梅县令便有些冷漠。柳老汉发觉县令大人脸色不善,从而也对儿子喧宾夺主不大满意。就连载定脸上也是有些不大自在,闷声不语,一味的往自己嘴里灌酒。

    这些年来驻足于荒野间,与粗狂的异民打交道,鲜有这般意气风发的机会可以一吐胸中这些封存的记忆,也为文定带来了短暂的欢愉,一时忘了就在不远处还有件棘手的事在等待着他,然而片刻的总是会过去,伤脑筋的事情依然存在。

    酒过半巡,李氏便使人将文定、道定唤了出来,询问关于这两名女子与兄弟俩的关系,道定自然是矢口否认,将实情向母亲大人禀告。

    一时间,李氏也给弄糊涂了,这大儿子十年不归,一回来就给领回两个神仙般的女子,可叫她这个做母亲的如何去给他操办呀!

    不了解内情的老人家脑子里首先开始琢磨的是该如何操办,殊不知自己的大毛此刻心底却是焦头烂额一片混乱,光是方才重相逢时雨烟的冷淡便教他琢磨不透,只能猜想是因为自己这些年逐渐淡忘了找寻她的足迹,从而令她对自己感到不满。

    不能想像当她在内宅瞧见燕嫣后,又会是一番如何的光景,是拂袖而去,从此以后再也别想瞧见她的踪迹;又或是干脆与燕嫣放手一搏,两位江湖侠女就在这穷乡僻壤、村野之地掀起一段风波?

    而另一方面呢!文定也在顾虑着燕嫣。早年间,自己在庙山第一次遇见她时便为她倾倒,后来一波三折、风起云涌,纵然是一起经历了生死,有过诸多动人的回忆,他也始终不曾敢想与这位大商贾家的小姐、江湖人士畏惧的女侠有以后。

    然而当他知道这些年下来,对方放下诸多身分的障碍,默默为自己做过那么些事情后,他再也不能回避躲藏了。

    二位女子都对他有情有意,无一不是他心头挚爱。文定曾扪心自问喜欢谁更多一点,可结果却是不分伯仲。早年间求一而不得,而今却是两者齐齐来到他面前,可教他如何是好?

    正在为难之际,雨烟的伊影从房里出来,望向文定的一双眼眸非但不是幽怨愤恨,反倒是眉飞色舞,笑吟吟的轻步向自己走来。

    越是这样不寻常,文定心中越是不能安生,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问道:‘雨雨烟,你你怎么出来了?’

    雨烟脸颊绯红,看来是方才饮了不少的酒水,谑笑道:‘我可是上当了,听道定说你们家是如何如何的亲切,如何如何的恬然,这一下看来也是热闹非凡呀!’

    ‘怪不得道定。’文定自嘲道:‘这次回来后,家里的突变不光是让你奇怪,连我也有些不大适应。从前不论是碰上了何等过不去的难关,平白遭受了多少的委屈,心底总是不曾感到孤单,正是因为想着千里之外,这么一处简陋的屋檐下,还有一家人在翘首等待着自己,万没想到忽然间家里会有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定心中那块依托之地是如何的神圣,雨烟自然也是极有体会,原本满怀笑容的脸颊霎时间消失无迹,若有感触的道:‘这世间的人事改变,又岂是能随人心意的呢?’

    那幽怨的眼神当真是教文定无地自容,文定正在不知如何张嘴之际,不想燕嫣也离席出来,朝他俩走来,这恐怕也是文定此刻最不愿碰到的场景。

    ‘文定,咦,雨烟小姐也在呀!’

    ‘哦。’雨烟迅速收起伤怀,堆着笑脸迎上去,‘适才与几位长辈多饮了些,出来解解酒,这不凑巧遇上了这个呆子。’

    这一声亲匿的‘呆子’可是让文定受宠若惊,哪怕是他们以前情浓时,雨烟也不曾当着他人的面这样的唤自己,断不敢奢求会在如今这种窘境还能有此般优待。

    ‘嗯。’燕嫣仿佛很是赞同雨烟的评判,面带微笑,额头微点道:‘不说没发现,仔细看来的确是有些个呆滞。’

    文定弄不懂她们俩见过了彼此后,为何还会像是没事人一般,不但未曾拂袖而去,还显得十分之亲近,对他也是格外的亲匿,往常的矜持与顾虑都被抛开了,一反常态的拿著文定逗趣。反倒是文定自己被她二人弄的不好意思,向她二人连连示弱,期盼着躲过一劫。

    然而这两位心高气傲的江湖女子却似乎是乐此不疲,一时间三个人的气氛显得十分和睦,只是这和睦的背后却藏着几分令文定不寒而栗的诡异。

    直到酒席终了,二女相携而去,文定依然感觉不到半点真实,彷若身在梦中,一切不过是自己美好的愿望罢了。

    二女离去之时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相互告之自己的住处,嘱咐对方有空去玩耍。

    燕小姐自不必说,理所当然是汉口燕府,雨烟也仍旧是安身于汉口的思雨楼,二女虽然是面朝对方而述,可是眼角瞧着的却是那个木讷的呆子。

    文定如果连这点意思也没听出来,那兴盛和的买卖趁早关张了之。这汉口他难免是要去的,非但要去,还得郑重其事的去拜望长辈,不然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

    除此之外还另有一层缘故,燕嫣临走时对他说了一个在汉口镇广为传播的消息,也促使他迅速下了这么个决定。

    原来源生当在汉口的财政陷入窘境,仓库、茶楼等名目繁多的生意多数已结束,当铺买卖也是岌岌可危。有着百年字号的老铺眼看就要垮台,用本地话讲便是‘倒瓦’的日子已不久远了。

    突然而至的变化让文定惊诧不已。这次回来他还在犹豫要不要去汉口转转,自己毕竟是出自于彼处,就算是不打算回去找那个害他远走他乡的蒋大掌柜算帐,相隔十年后再去远远瞧上一眼也是好的。

    原本欣欣向荣的源生商号为何会坍塌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文定再次踏上汉口镇。

    然而他还是晚来了一步,汉口镇上最后一间源生商号的商铺,也就是文定当年在汉口新创的第一家源生当铺也已经易主。文定又不曾停歇,雇舟过江,迳直向庙山老铺赶去。

    好在那块资格最老、历经百年沧桑的招牌仍旧是高高悬挂于商铺之前,然而门前却是冷冷清清,一个顾客也没有。

    世人总是说商家如何如何的无情,殊不知他们自己又怎得不是这般的呢?往日里生意越是红火,他们越是喜欢找上你;一旦遇上倒瓦的时候,便再也不来问津。

    世态炎凉,文定早已是司空见惯了,然而当他遥想当初自己在源生当做学徒时,这附近百姓与铺子的关系是如何和睦,熟悉到就好像自己的家人一般,可到了这最不济的时刻,仍旧还是会唾离了它,文定那颗波澜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