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沱沱河不眠之夜

    没想到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沱沱河竟是前所未有的壮美。

    有晚霞,有开阔的水域,在大桥西边的弯道里有那么开阔的水域。水域是红色的,是燃烧的,彩云投在水里,仿佛水在天上。真是太好了,好得就像莫奈的油画,好得一百个莫奈也画不出如此艺术的油画,好得就像佛国里的花园,让人不由得唱起来:香巴拉并不遥远。沱沱河的黄昏,用信仰点燃起亿万盏香灯的地方,平静地凹凸在六字真言的臂弯里。

    我们停车在沱沱河大桥上,极目远眺。水天衔接的地方,风景幻化着,悬崖百丈,流冰万里。仿佛:莲花金刚走来,拉着骆驼带着海螺的信徒唱着山歌走来,追求爱情的香日德的美驼矫健地走来,三个川西的喇嘛款款走来,一群前往拉萨朝圣的甘南人磕着长头走来,扎西警察吐着酒香摇摇晃晃走来,日喀则的民工高高兴兴走来,仁青卓玛灿烂地笑着走来。仿佛:人头鼓已然出现,就在沱沱河的缓流里,从容不迫地漂荡着。

    孙学明说:他们都到了,我们也应该去找他们了。

    过了桥头就是沱沱河镇,镇上有六家包括住宿的饭店。孙学明决定一人占领一家,也好一边吃饭一边尽快摸清情况:我们众多的目标都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么多目标中,谁是真正窃取了人头鼓的贼或者叫好汉?兵分六路多出一个人来,那就是王潇潇,我们让她选择跟谁去,她又一次选择了孙学明。真让人失望,她好像一门心思跟定孙学明了,她要是再不搞一点移情别恋,我们这几个男人就索然无味了。真不知道王潇潇是怎么想的,她可千万别真的爱上孙学明,孙学明有对象,藏在月宫里,叫嫦娥。

    本来说好到了沱沱河好好吃一顿,现在也只能凑合了。凑合着吃饭倒没什么,关键是六路人马在六家饭店的老板那里居然没有打听到一点与追踪目标有关的情况。

    吃完了在镇街口碰头,大家都很吃惊:一无所获,怎么可能呢?孙学明巴顿将军似的踱着步子,沉思的头颅在斜射而来的暮光里恨不得变成一面预见未来的鼓:都没来,难道我们分析错了?

    周宁说:不管错了还是没错,今晚必须在这里住一宿了。

    张文华说:那就得分开住,等于蹲坑,除了潇潇。

    王潇潇说:我跟你们一样,我不搞特殊。

    正说着,天突然黑了,真正是大黑天了,什么也看不见,即使出自都兰吐蕃墓群的七颗无敌法王石真言人头鼓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也看不清了。我们在骤然降临的黑暗里伫立着,觉得这里那么空旷,好像只有孤立无援的自己,没有别的人。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感觉:整个沱沱河地域除了自己,什么也没有了,包括房屋,包括公路,包括同行者。

    喂,你们在哪里?孙学明大声问道。

    所有人都大声问道:你们在哪里?

    然后所有人都回答:就在原地,我没动啊。

    孙学明说:看样子这里不能住,这里鬼气弥天,住一晚上就连自己也找不到了。咱们住到兵站去,好好睡一觉,明天再说。

    他这么一说,面前的人影、车影和房影又渐渐清晰了。我们赶快往车里钻,才发现都挤到了一辆车上。

    张文华说:早就听说沱沱河有魔雾,魔雾笼罩谁,谁就有生命危险,没想到让我们遇上了,我们可得小心点。

    孙学明说:不怕,说不定我们本来就不是人,是鬼,是神,是高僧转世,我们次此出行,是为了拯救已经泯灭了一千多年的大黑天的正统巫法,我们是替天行道,佛在看着我们呢。

    周宁理智地说:还是小心点为好,我总感觉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别人的包围圈,到处都是埋伏,是敌意的眼睛,说不定这阵魔雾就是他们作法的结果。

    孙学明说:那就更不用怕了,不就是雾么?我们带着鼓呢,那就是抗体,尽管可能是假的,关键的时候敲起来,也能抵挡一阵子。

    王潇潇打了个冷战,本能地朝孙学明这边靠靠。

    孙学明说:别怕,有我呢。

    王潇潇说:我知道有你才朝你靠近的嘛。

    我们驱车向东,穿过一条乌鸦挡道的草原路,来到了沱沱河兵站。孙学明端出一个熟人来,熟人的熟人便是该兵站的站长。站长说:想住就住吧,正好今天晚上没有路过的车队。

    兵站是一座院子三座楼,两座楼空着,我们在一座空楼的三楼开了三间房。孙学明做了如此分配:张文华、刘国宁、张长寿一间,周宁、我和他自己一间,王潇潇一间。我们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潜意识里我们都有点担心他把自己和王潇潇安排在一间房子里,要是那样黑夜就更黑了。

    我们看看没有条件洗漱,就坐了一会,拉开被子,胡乱躺下了。当然是睡不着的,心里有事,再加上,海拔四千八百米的高山反应。

    头痛,不光是王潇潇,我们全体头痛。而且心跳加重了,像是蹦迪,要蹦到天上去了;而且喘气困难,呼吸几乎要断了;而且胸闷恶心,想吐,又吐不出来,胃囊和肠子一阵阵地痉挛;更糟糕的是我们肌肉胀痛,浑身乏力,仿佛连骨头都软了。

    嗨,死亡。

    渐渐的,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死亡。不不,我们都体验到了死亡,我们正在走向死亡。我们的思绪完全是死亡前的回光返照。我们多少次走过海拔五千米以上的西部山脉,多少次驱车或者骑马漫游西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受——要死不得,要生不能的难受,抽去了筋脉,抽去了骨髓的难受,骨骼散架,皮肉剥离的难受。

    张文华想:我连喜马拉雅山都上去过(当然不是顶峰),都感觉好好的,惟独这个破地方,叫我直接看到了死亡。早知道死亡来得这么快,我干么不抓紧时间干出点惊天动地的事情呢?如今晚了,只能从别处寻找安慰了。安慰是什么?快死了我的安慰是什么?想起来了,不是有立地成佛这一说么?我要是能立在地上变成佛就好了,成了佛就什么遗憾也没有了,就可以转世了。

    仿佛遥远的地方有人正在敲响人头鼓,当当当的。

    周宁想:我怎么了?我这是怎么了?我不能就这样死去吧?这也太没有意义,太不光荣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古人的诗句算是白读了。

    好在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已经白读——佛陀说了: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滑逝。

    佛陀在临终前又说:在一切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在一切正念中,念死的时候最为尊贵。

    佛陀还说: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

    庄子曰: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米拉日巴尊者告诉我: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边。当你与世俗纠缠不休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

    尼泊尔伟大的哲仁波切说:我现在七十八岁了,一生看过这么多的沧海桑田,这么多的年轻人去世了,这么多的与我同年纪的老人去世了;这么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来了,这么多卑微的人爬起来了;这么多的国家变动,这么多的纷扰悲剧,这么多的战争与瘟疫,这么多的恐怖事件遍布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些改变都不过是南柯一梦。当你深深观照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没有哪样东西是恒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是最微细的毛发也在改变。这不是理论,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亲眼看到的事。

    仿佛遥远的地方有人正在敲响人头鼓,嗡嗡嗡的。

    孙学明想:真想马上就死啊,死亡原来是这样的?这样的死简直就是大自然的玩笑。谁知道呢?别人不知道倒罢了,霍尔琴柯不知道那就太遗憾了。霍尔琴柯还等着我给他写歌词,还等着我给他的藏传佛教音乐著作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无量山交响曲写一篇序文呢。现在,歌词没有了,序文写不成了,我就要永恒在寻找人头鼓的路上了。

    仿佛遥远的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