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与理念1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教徒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从佛教传入中国伊始,中国文化便受到佛教无远弗届的影响,并且越来越根深蒂固。后世几乎所有的哲学家、思想家,甚至文学家,诗人,都需要从佛法中吸取养分,提升境界和悟性。

    佛法的精神确实对人性的滋润和提升有巨大价值,但此种精神也会被人为扭曲和篡改,成为作奸犯科者的方便工具。在佛法中,戒律明文规定,佛教徒要戒掉“贪、嗔、痴、慢、疑”远离“财、色、名、食、睡”翻阅佛教历史,我们可知,佛教徒行为中,背离教义,无视释迦牟尼佛谆谆教诲的现象比比皆是。旧唐书?辛替否传记载,唐睿宗时,佛寺占有社会财产的状况相当严重:“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旧唐书?王缙传说:“凡京畿之丰田美利,多归于寺观,吏不能制。僧之徒侣,虽有赃奸畜乱,败戮相继,而代宗信心不易,乃诏天下官吏不得箠曳僧尼。”在古代,伦理制度相当严格,男女之间很少能有正大光明的交往机会,于是,寺庙作为人人可去的公共场所,便成了男女偷情之地,甚至一些佛教徒也参与进来,利用职权,诱骗美色,践踏色戒。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佛教的精神有了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人性对“财、色、名、食、睡”的贪婪,嫁接到佛教寺庙上,便产生了许多寺庙霸占丰田美利,大放高利贷,榨取民脂民膏,且男盗女娼的现象。

    佛教讲“因果报应”寺庙僧侣这种视佛戒而不顾,倒行逆施,骗财骗色的行为,遭到了极大的恶报。历史上所谓“三武一宗”事件,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这四位皇帝曾发动过排佛、毁佛事件,使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打击,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或“三武一宗之厄”史载,周武帝宇文邕宣布废佛令之时,一个名叫慧远和尚厉声抗击说:“陛下今恃王力自在,破灭三宝,是邪见人,阿鼻地狱不拣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周武帝听后大怒,眼瞪慧远说:“只要百姓得乐,我何惧入阿鼻地狱!”周武帝这种为百姓安乐而无惧坠下地狱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佛教精神,恰如地藏菩萨所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周武帝雷厉风行落实废佛政策之后,四万多所寺庙赐给王公作宅第,一切经像尽毁于火,寺院财产簿录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释放,近300万僧尼全部勒令还俗。唐武宗排佛之时,旧唐书?武宗本纪记载,曾在佛门“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寺庙本是清修之地,却出现了大量奴婢,这也真是一大怪相。可见,佛门圣地已在不守戒律的佛教徒的操纵下,成为囤积居奇、声色犬马的龌龊之地。可以说“法难”不是毁灭佛法,而是毁灭一批亵渎佛法的教徒。

    唐朝文学家韩愈也曾极力排佛,他认为佛教徒“以其诳丐渔利,夺编人之产”并算了一笔账:“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除了士、农、工、商这四民之外,又加上了僧侣和道士,成为六种人。大量僧侣和道士不稼不穑,靠四民养活,这就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民怎能不贫穷呢?韩愈对佛法的抨击,有其阶级利益的出发点,但也说明了佛教寺庙被一些教徒所利用,谋取私利的现象。

    当今时代,佛教徒的所作所为中败坏佛教清誉的现象,也不少见,披着佛法的外衣干出有损佛法声誉之事者,也不乏其人。在佛教圣地西藏,佛法广为盛行,释迦牟尼佛慈悲为怀的精神应该处处发扬才对,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处于神权统治之下,农奴却备受残忍折磨,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动辄被奴隶主挖眼、剁手、砍脚,甚至剥皮、砍头等。旧西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致热不典头目的一封令人震惊的信件上说:为达赖喇嘛念经祝寿,急需湿肠一付、头颅两个,各种血、人皮一整张,望即送来。这种残忍的祝寿行为,无论出于何种理由,无论作何解释,都是自欺且欺人的谬论,都是违背佛教普度众生精神的恶行,必受地狱果报。许多西藏活佛的家里锦衣玉食,黄金满室,过着简直同封建皇帝一样的堕落生活。无论这种活佛的法布施有多大,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违背佛教的宗旨,败坏着佛教的声誉,死后必堕地狱受完恶报方可。

    从社会的普遍现象来看,许多佛教徒刚刚体会到了一点佛教的真理,便自以为悟到了人生真相,高人一等,就立刻傲慢起来,看不起周围的人,恶言恶行相对。更有许多佛教徒,自以为传播佛法,法布施的功德无量,就可以腆着脸皮享受别人的俸禄,甚至犯有错误,也在心理上认为可以将功赎罪,从而不断犯比常人还恶劣百倍的错误和罪过,并毫无悔改之心。总之,佛法的甘泉总是时时不断被个别人性的“贪、嗔、痴”所污染,佛法的道场总是时时不断被个别恶人所利用,以其满足欲壑难填的私欲,从而毒害大众。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佛教孕育萌芽在印度,成长发育在中国,但开花结果在日本。据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松井石根就是一个佛教徒,他在下令杀人放火的时候,心中有慈悲为怀的佛祖吗?这很耐人寻味。

    三、引人“自跳火坑”的各种变质理念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同样提出了很美好的教义理念,劝人向善,宣称信道而且行善者,后世将永居临诸河的乐园。可这种理念若加入了人性的私欲,就会成为极端恐怖组织肆意控制人的工具。恐怖组织篡改教义,教唆他人说,为真主献身,就可立刻升入天国,尽情享受俗世间所见的各种欢乐,于是,许多人体炸弹就产生了。

    再看中国历史上洪秀全所创的“拜上帝教”因其提出的理念自由,平等,博爱,吸引了许多信徒加入,酿成了对清朝政府起到巨大冲击作用的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的建国方略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具体纲领。这种构想仿佛共产主义社会一样,魅力无比,可这仅仅只是感性的美梦而已,没有理性实现的可能性。因为在实施这些具体纲领的过程中,领袖阶层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已远远偏离背弃了这套纲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各个领袖骄奢淫逸,鱼肉百姓,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这就注定了起义的最终必将失败“天国”的构想也只是昙花一现。

    最后说说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本是个好到极点的理念构想,可人性的提升却跟不上其脚步。人类可以轻易做到“各取所需”但很难做到“各尽所能”这也是中国曾想幼稚地“大跃进”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结果却饿死几千万人的根本原因。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必有一介不苟取之义,而后可以言共产。必有坐怀不乱之操,而后可以言废婚姻。”一介不取,可以共产,坐怀不乱,可以共妻。当今人类需要经过很久远、很久远的人性提升,方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

    所以,只有人性净化,美好的理念才能开花结果,飘香人间,而宗教所提出的各种美好理念正是为了净化人性,这其间仿佛有种矛盾存在。其实,人们在接受理念熏陶的过程中,只要加入一点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矛盾就可消失。近代德国哲学家,同时也是虔诚基督教徒的康德提出了一种思想程序:理性第一,信仰第二;道德第一,宗教第二。理智的判断是信仰的先决条件,宗教徒的举止绝不能践踏人类的共同道德。美好的理念总是值得,并且不怕人们去推敲。而凡是让人们泯灭个性、盲目跟从的理念,其往往都是有毒的,它们虚构出一个画饼,或描绘出一栋美好的海市蜃楼,吸引人们自跳火坑。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永远是:没有个人的尊重,就没有全体的尊重;没有个人的自由,就没有全体的自由;没有个人的解脱,就没有全体的解脱。最后,让我们记住丹麦宗教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假如我战死之后拥有一块墓碑的话,我只要刻上“那个个人”几个字就行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