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尾生抱柱《都市情缘》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部在1994年出品的香港电影,由刘镇伟导演,黎明、吴倩莲主演,已经在大多数人记忆中逐渐模糊了,即便我曾经为其感动不已,即便曾经因为深深喜欢而再三观看,而今我记得的也只是它的大概情节及零碎片断。影片讲述的是身份悬殊的街头浪子与富家小姐曲折坎坷的爱情故事,像这样的剧情不止在今天看起来很俗套,在当年也是,早在都市情缘的前几年,刘德华与吴倩莲主演的天若有情便已经珠玉在前,而像这样情节相差无几的跟风之作仍然能够大获好评,自是有其独到之处。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令人感觉荡气回肠,虽俗套但浪漫感人,刘镇伟展示了他叙述爱情的出色技巧,将一部商业广告片拍得像文艺片般令观众长久回味。

    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甚至可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更多应该归功于他们:吴倩莲纤楚而倔强的清纯少女形象自是百看不厌,斯文灵秀气质的她是当年大多数男生们的梦中情人;吴孟达扮演的那个懦弱而痛苦的父亲,角色演绎得非常细腻传神,父子间激烈矛盾而不乏深爱的亲情亦是影片值得称道之处,处理得很真实细腻,尤其是将人物那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及深切而不知表达的父爱尽全展露出来,十分贴切现实中常见的一种微妙的父子感情;而黎明将那个激愤的叛逆愤青演绎得也十分出色,有如出鞘之刀的犀利与决绝,黎明凭借着这部片子令人瞩目的精彩演出成功完成了他踏入电影圈的第一步。当年,香港的影视片盛行痴情浪子的剧情,黎明出道时正是凭借着痴情浪子的形象走红,无论是电视剧人在边缘与今生无悔,还是这部都市情缘,白净儒雅的面容,高大的身板,一双会放电的眼眸,正是香港电影所贫缺的文艺小生。

    当年黎明与和记电讯一系列的合作是明星广告的经典范例,这部电影也是那些成功案例之一。尽管痴情浪子与传呼机都早已成为时代淘汰的文物,尽管剧中传呼台的接线小姐们被阿武的真情所感动而出格越权的片段今日看起来十分煽情,但不得不说我曾为其煽动,在刹那的感动,残留至今。始终难忘的是,黎明扮演的男主角小武在码头等待jojo,而遭遇陷害的他被闻风而至的一大群警察拖拉着,而始终拼命抱着那灯柱(或旗杆?)不肯放手的那一幕,时至今日仍然印象深刻。也许现在再次观看,对这部影片或会感觉其制作粗糙,但依然会为其中某些场景打动,人物的情感使其精细。阿武相信他的等待,jojo也相信她的等待,爱情绝非因为等待而变得美丽,等待是因为对爱的坚信。茫茫人海中的两个人,相遇与错过都在咫尺之间,或许只有执着的坚信才能完成最终聚首的愿望。毫无保留的爱恋,扑火灯蛾般的全情投入,在我们逐渐懂得了用理智去判断与抉择,那样的感情也成为了我们价值观中不成熟的表现,而它好像也逐渐成为了复杂化的综合价值判断,在各种各样的方面衡量,我们对爱情的观感似乎复杂化了。而当我们回头再次目睹那样的眼神,纯粹的痴迷,坚定的执拗,心里又是百感交集,悲欢难辨。影片中,小武那般凄惶的等待,那般近乎绝望的执拗,始终不放的挣扎,令人恻然。在他的眼神,他那紧抱的等待,我看到了一种灭顶的绝望:“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年少的时候,我们大多都是爱得那么的决绝,曾经笃信爱情终会等待到它完美的结果,终将归入我们意愿的轨道,相信奇迹总会发生,在我们等待的那下一秒。回望那些夭折的曾经等待,明白它们只是成长的必经历程,世事并非皆能尽如人意,尽管那曾经是当时唯一的寄托,最迫切的期待,但每次回望曾经耗尽力气紧紧抱住的希望,苦苦挣扎的那个自己,不免恻然,尽管当时情景已经遥远得宛如一部影片,我们只在席下观赏。影片最终俗套的大团圆结局,满足了我们的美好祝愿,但在我心里弥留不去的却仍然是小武等待的凄惶眼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