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归心灵深处最朴素的感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势利导,还是拔苗助长?

    我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自己身上责任和使命的重大。毕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教师的作用来得比家长更大更强更有力,未来的孩子要长成树木长成森林,还是长成野花长成杂草全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道义感、美感、情感教育,作为儿童文学的三个重要维度,不正是引导孩子的最好的方式吗?可千万不要将儿童文学真的看成教育儿童的文学,就看成是娱乐儿童的文学吧;儿童文学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儿童文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导思、染情、益智、添趣”(刘厚明语)。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说:“关注儿童文学,就是关注儿童。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一定要从娃娃抓起。”童真、童趣随手可拾,童心、童情随时可改。儿童的接受,仿佛一个容器,如果先装进些完整的、优质的东西,以后哪怕再有些杂芜的东西也不过是增加些多样性,而一开始进入的就是趣味低下的碎片和杂芜,不仅影响审美趣味,一些大的、完整的东西也就装不进去了。

    我一直在想,儿童文学带给孩子的不是快乐,而是快感,还有感动,这样说会更确切些。一句简单的话语、一段平凡的故事,比任何大道理,也许更能打动人们的心,这大概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儿童文学是情感的艺术,对儿童的养育是一种“情育”儿童文学的情节单纯,想象新奇,娓娓动听的描述,亲切诙谐的语言,长短适中的篇幅,最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儿童文学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伙伴,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生命。优秀的儿童文学,比如沈石溪的一觉醒来是早晨,可以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团结和谐的意识和最可珍贵的情商,从而解放幼小天真的心灵,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把人类朴素的感情吹进儿童的心灵,给孩子愉悦和美感、知识和智慧、正义和勇气,使儿童懂得尊重一切生命,森罗万象的生命。

    1985年,北大教授曹文轩将儿童文学定义为“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20年后的今天,他认为说儿童文学“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更恰当些。我想,新一代的老师,可抓住儿童求新奇、好幻想、爱探究的心理特征,通过儿童文学的形式,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学会从容直面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失败与苦痛、鲜花与掌声,让他们永远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感恩。这对孩子而言,很大程度上就是受益一生的财富;对教师而言,也便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

    “鸟儿在天上,鱼儿在水里,孩子们呼吸在童话里。”儿童文学之于儿童是鱼水般的亲密关系。但是成人是否也需要儿童文学的熏陶呢?答案是肯定的。成人不像孩子,在社会上行走,在人群中往来,心灵不知不觉已蒙上一层尘埃,而儿童文学就是涤荡心灵的河流,能够除去一切的纷繁杂乱,保持心境的冲淡平和。当有人问及:“你还学儿童文学?你当你是孩子啊?”我笑而不答。

    站在未来教育事业的高度,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需要儿童文学,教师需要儿童文学,人类需要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完人生,回归心灵深处最朴素的感动。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