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工的将来在那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中国建立时,我们叫农民是“农民伯伯”叫工人是“工人叔叔”到后来,辈份降低了一点,农民成了“农民老大哥”工人则成了“工人兄弟”到今天,于降低一介档次,提起农民,我们就联想到城市里那些蜂拥入城的民工;提到工人,则想到“下岗”这些字眼。

    民工是什么?民工在现今的社会中的叫法就是穷仔,下层人,捞仔,乡下佬——等带鄙视的语气。

    我不否认,现在的社会谁有钱谁就是爷,而裤袋穿洞的农民工人们,他们只配成为社会的配角。但是,他们与其他所谓“高贵”的人一样,有生存的权利,有受尊重的权利,他们的子女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当然,就收入高低而言,所有的白领,甚至大部分的蓝领我眼中的蓝领就是城里人在自己出生的城镇里或者其他城镇里打工的人都必然比绝大多数的民工高;但生命平等,就人格品德而言,不是收入高者就一定比收入低的民工们人格品德高。收入高并不等于人格品德高,不等于其人生尊贵,可以高人一等。就生命而言,无论任何人都具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权利。

    我一直认为:没有卑微的生命,没有卑微的人生,更没有卑微的人,只有卑微的思想,卑微的人格品德!

    但是,但是我们为什么认为民工就是卑微的呢?为什么?为什么呢!为什么说到民工二字都普遍带着鄙视的语气呢?

    对于以上那些都非重点,最最让人愤慨,无可忍受的是:一民工在外工作仅能勉强维生,但在其家乡,村上和乡上,将各种名目繁多的钱都收过了,还不满足,于是又想出了新招,他们挨家挨户的地量每户人家的庄子,如果发现门前多打出了一堵墙,然后就开始罚款。本来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已经外出打工,只有老残病幼在家,无力力争,无钱可罚,于是就拉走了屋里仅有的几口袋粮,类似此事者不胜烦数。民工们,您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何以落得如此下场?您们的呐喊愤怒为何是“无声”的?为何引不起社会大众的关注?还是社会大众已经麻木到无视您们的存在了?

    为什么会出现此等现像呢?我特意查过了一些资料,记载如下:小的乡镇,要养活二百以上个干部,大的乡镇,干部则甚至多达上千。这些干部的工资县财政根本拿不出,于是镇乡干部只好自己想法子解决啦。乡镇干部想到什么法啊,还不是从农民身上动脑子。乡镇干部的消肿问题不解决,所谓的税费改革,所谓的减轻农民负担,都是一句空话。乡镇干部的工资找谁要去?到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归根到底,还得从农民身上去。

    二十羊九牧。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根据一则资料说,一个官史,汉代管理约8000人,唐朝管理约4000人,元代管理约3000人,清朝管理约1000人。知道我们现在一个官管理多少人吗?我们今天一个干部管理约50人!50人啊!这些资料统计数字的可靠性也许值得研究,但官冗之患确实日见其甚了。官冗之患最后由谁承担?民工!是啊!就是农民与下层工人!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