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游南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于走得太消停了,爬完这么长的梯子,我们竟然连大气都没喘。夫人一直说,这里太安静了,除了鸟叫虫鸣,竟然没有一个别的游客来,这么好的地方太辜负人了。我说,不是没有人来,是我们来得太早,因为我们是乘专车来的,而且走得又那么早,我们是得天独厚地清清静静的享受这儿的美景,在哪儿去找这么好的事呀?夫人说,是倒是,只是这么好的景致,只有我们几个人欣赏,太可惜了。在我们上山不久,果然就有两个旅游团来了。

    登完“天梯”便来到山上的赏景栈道。在这里纵目远眺,人的心胸自不待然就宽阔了,什么私欲杂念,倾刻间都化为乌有。

    南宫山主峰高2267。4米。远看因由一座主峰东西两座次峰组成,形似笔架,因而又名笔架山。据资料介绍,南宫山是在4。2亿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中,由火山熔岩喷发形成的一座大山。由于火山多次喷发,因而地表处有许多熔岩形成的姿态各异的山峰石林。对地质构造咱虽是外行,但从裸露的岩石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块岩石中,明显有许多鹅卵石或碎石,而这些看似松散的石头却又坚硬无比,很像人工制造的钢筋泥土,除了火山熔岩,是无法形成这种地质结构的。正由于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才形成了这里数不胜数的奇峰怪石。什么豆腐岩、莲花座、三柱香,仙掌岩、海螺石等,都别具一格。

    南宫山除了原始森林和众多的珍奇动植物外,还有两件珍宝,一是百年不腐的和尚肉身,一是死而复活的千年古栎。

    在主峰的仙掌岩下,建有一座寺庙,原叫南宫观,建于北宋靖康二年,至清代逐渐演变成佛教胜地。清嘉庆年间有两师兄弟在这里修炼,并双双圆寂于此。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主持弘一大师在金顶(主峰)莲花盆(火山熔岩形成的天然莲花座)中坐化圆寂,至今肉身不腐。这里夏季温度并不低,且常年湿润,真身不腐,是为一大奇观。据说原为师兄弟两具不腐真身,上世纪文革期间被人损毁一具,现存一具,目前已建有真身殿妥善安置。为纪念高僧弘一大师行善一方,造福于民,现将南宫观改名弘一寺。

    另一奇是死而复活的千年古栎。在寺庙下方,有一生长千年的栎树。上世纪文革期间枯死十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棵树竟又复活!更奇的是,在这棵树上,竟然还生长了七种、十多棵小树,且都生机勃勃,因而此树又被称为“母亲树”古树寄生一些苔藓、杂草、灌木倒不足为奇,奇的是在这棵树上寄生这么多的乔木,大的已有十余公分直径,且生长良好,的确少见。

    从弘一寺侧面,修有栈道可以登金顶。但那几乎直立的梯子,实在太危险。因而旅游团基本不介绍这一处景点,更不鼓励游客登顶。夫人今天的游兴很浓,坚持要登顶,而女儿坚持不登顶。我曾登过顶,知道登顶的危险和困难,便跟夫人讲,咱就登一小段,感受感受就行了。于是陪夫人登了约四分之一。说实在的,我的腿都有些打颤,而夫人竟然还想往上爬,为了安全,我坚决地阻止了。

    从金顶返回,我们在山上的休息处吃了自带的食品,休息好了,才开始沿盘山栈道返回。下山的栈道全部是从密林古藤中穿行,斑驳的阳光穿过摇曳的树枝,洒满一地的碎金,这种情景实在太迷人了。山这边的树林也非常有特色。许多树都是几棵或十几棵一簇生长在一起,有人戏称那是姊妹树和兄弟林。在一簇簇茂盛的树林中,也倒着许多已经腐朽的树干枯藤,看着这些东西,也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我们是最早上山的,却是最晚下山的。

    这次的南宫山之行,收获不同已往的任何一次,是一次真正的自由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