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和杨柳风闻言,急忙起身拱手道:“大帅放心,要是因为后勤跟不上贻误了战机,大帅就砍了我俩的脑袋。
李景点点头道:“我知道你俩现在辛苦,我岳父忙着盐厂那一块,后勤的事都压在你俩的身上。你们做的我都看在眼里,大明中兴,功劳簿上自有你们的名字。日后,户部尚书侍郎的位置跑不了你二人的。”
杨柳风和方程大喜,对着李景长揖一礼:“多谢大帅抬举。”
李景摆了摆手,接着又看向周衡臣,张理等人道:“你们几个用心做事,甚得我心,日后即便入不了内阁,一方封疆大吏的位置是跑不掉的,好好干吧!”
止住周衡臣等人起身,李景看向高奇道:“你通知周老虎,孙猛,还有刘洪,把兵力给我驻扎到郑州黄河北岸,流寇一旦渡河,给我狠狠地打。待流寇退却,命孙猛和刘洪移师东进,扼住河南和山东通往直隶的通道。”
高奇知道李景这是在为日后进行布局,让孙猛和刘洪进驻山东和河南交界处,是因为这两人有官军的名义。
想明此节,高奇当即抱拳领命。
李景接着对柱子说道:“孙猛东进之后,你率部出潞安府,与周老虎汇合,驻守在郑州一带。开封知府和郑州知州与我乃是旧识,若是他们派人询问,你可直言告诉他俩这是我的命令。”
柱子闻言笑了笑,知道上次到河南赈灾,这些地方官员已被李景收拾的怕了。
……
李景这边频繁调动人马,河南流寇那边顿感压力大增。
眼见又要走投无路了,崇祯八年正月,流寇趁官兵过年之际,凑到一起开了个会。
应该说流寇这两年就没过过清闲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官军就来找茬儿,崇祯八年这一年也没例外。
流寇也不是不想过年,但是官军马上就要把他们当馅儿剁了包饺子,哪还有心情过年?还是研究研究怎么脱了眼下的困境是正经。
流寇们开会的地方叫荥阳,在郑州的西面,距离黄河不远,就在孙猛等部的对面。
这次会议,基本上所有的流寇首领全都参加了,有名的,没名的,都在里面。具体有多少首领不好说,反正百八十人是有的。
会议一开始,曹操罗汝才率先发言,开始讲解眼下的形势。
不过罗汝才刚讲了几句,就被人赶了下去。
要知道虽然这些流寇没啥文化,可是跟官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经验还是有的,官军马上就打上门儿了,形势大家都清楚,还讲个屁?
形势不讲了,那就研究对策吧。
对策只有两个:一个是降,一个是逃。
降肯定是不行了,已经忽悠了官军两次,官军怎么可能还会上当?
那只有逃了,往山里逃,这附近就是嵩山,只要逃进山里,官军就没办法了。
对这个建议,大多数首领都是赞成的。
但是有人不赞成,因为要是逃进山里,以后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这么多人跑进山里面吃啥?难道靠啃树皮为生?
虽然大多数首领认为不管是啃啥,只要能活命就行,但是有人不同意见,那还是要听一听的。
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是张献忠。
张献忠:万历三十四年生人,今年二十九岁,身材高大魁梧,因面色发黄,有个外号叫黄虎。
张献忠这个人是比较有意思的。
他的出身比较复杂,有的说他是农民出身,有的说他是读书人出身,有的说他家是从商的,还有的说他是世家后代,还有的说他当过捕快。
但是不管是那一种出身,他最后的结局都是一个:从军。
在明朝当兵是很艰苦的,因为朝廷没钱,经常欠饷,欠饷几个月是常事。
有意思的是张献忠的日子过的并不艰苦,整天有吃有喝不说,还有积蓄。
更有意思的是,张献忠还经常被人讹诈,比如说邻居经常跟他借钱,完了还不还。
张献忠找邻居要钱,邻居摆明了告诉他不还,他也没办法。
这说明张献忠的钱不是好道儿来的(当强盗打劫),他怕邻居告发,因此邻居不还钱,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可能是活儿干的多了,张献忠终于被人告发,被抓了起来判了死刑。
张献忠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就在这时,一位总兵看到了他,觉得他是个人才,替他求了个情,把他给放了。
那位总兵的眼光确实不错,张献忠的确是个人才,造反的人才,这个人造反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传奇。
崇祯三年,王嘉胤路过他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