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知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你们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你们不会永远在这里做官,也不会永远做官,有一天你们离任的时候,你们希望老百姓夹道欢送呢,还是希望老百姓在你们身后合掌相庆?
我一直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把钱财看的过重,可是偏偏就有人为了钱财忘了本分。
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在李某的治下,谁要是不把百姓当回事儿,就是跟我李景过不去,谁敢欺压百姓,剥削百姓,我就要谁好看!
我知道有些人存了这样的心思,大家一起犯事,我李景就会拿大家没办法,因为法不责众嘛!
不过我劝你们最好打消这个念头,你们可以到河南去打听打听,去年河南遭灾的时候李某一次杀了多少贪官污吏,不法商人!
我知道河南很多官员都在背后骂李某是个屠夫,可是李某不在乎。别说百十来人,就算上千上万,李某也照杀不误。
如果诸位想看看李某手中的刀锋利不利,那就不妨试试!”
李景越说表情越严肃,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
见李景的目光宛如刀锋一般扫向在场的官员,王承恩心中凛然,心中暗道:“这个李景平时说话和颜悦色,看不出一点火气,不想一旦发怒,竟然这般杀气腾腾。”
转头看向在场众官员,只见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声。
王承恩心里叹了口气,要是皇上发怒时大臣们也是这般害怕,哪里还敢不用心做事?
其实为什么大臣们不害怕皇上,王承恩心里很清楚,因为皇上经常发怒,怒气上来什么话都说,可是事情过后大多都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大臣们再见皇上发火已经不在乎了。虽然大臣们表面上看起来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实际上不过是装得而已。
而眼前这些官员的样子却绝不是作假,这说明李景是说到做到的。
想想李景去年在河南一次杀了上百人,王承恩心里苦笑了一下,李景杀伐如此狠烈,下面的官员如何敢不害怕?
李景的目光在众官员身上扫了几遍,最后看向刘书言道:“刘书言,你是张理张大人推荐的,不知你所做之事能否对得起张大人的推荐?”
不待刘书言回答,李景又看向张理道:“张大人,当年你为了解州的百姓来找李某,那一次见面,你我一见如故,引为知交,我对你的期望甚高,你可千万莫要在这里沾上什么东西!否则,就算李某讲人情,定下的规矩是不讲情面的!”
张理闻听对李景一抱拳道:“大帅,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自打跟了大帅以后,下官从无贪墨枉法之事,若有不实之处,大帅只管砍了下官的脑袋!不过以前的事情你可不能追究!”
李景点点头道:“你有这个把握就好,李某早就说过既往不咎,这一点,你和你那些同僚都无须担心。我可以告诉你!这两年你和你那些同僚们做的我很满意,非常满意!你尽管把心放在肚子里!”
“多谢大帅!不过下官自身敢保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推荐之人犯错,下官也是有责任的,张理自请大帅处罚。”张理抱拳接道。
李景摆摆手道:“责任你是跑不掉的,不过如何处罚等查清以后再说,现在你还是做好自己的本分。”
“是!”张理应道。
见张理三言两语便把自己撇清,众人心里大为叹服。
李景如此回答,清楚地透露出潜在的意思,那就是只要张理本人没有任何问题,就算张理推荐的人出了再大的错误,张理都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最多担个识人不明的责任,给个警告的处分。
李景不想处罚张理,是因为这段时间张理的工作做的确实比较到位,解州在他的治理之下发展地确实很好,这样的人才,李景手下并没有几个。
同时也说明李景对张理没有牵连进去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因为平阳府像张理这种级别的官员并不多,满打满算还不到十个人,这些人自然是虞乐亭的都察院重点盯视的对象,他要有什么问题,虞乐亭恐怕早就把他逮起来了。
到现在李景都没有听虞乐亭提起过张理出过任何错误,这就说明或者是张理做的实在太隐蔽,或者是张理做的确实到位,没有任何小辫子被人可抓。
很显然,李景更相信后者。
这不是他对张理放心,而是对虞乐亭放心。
虞乐亭可能天生就是干稽查的材料,任何一点小事都不放过。周衡臣有一个亲属求周衡臣办了一点小事,被虞乐亭知道后,很是调查了一番,虽然事情很小,虞乐亭却依然把此事告诉了李景。对于虞乐亭的敬业精神,李景都大为佩服,要说张理犯了什么错误能逃过虞乐亭的眼睛,李景是不大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