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
知道大户人家都这么称呼,可苟超还是觉得别扭,只好加了俩字,作揖到,
“见过明府娘子。”
“哦,见过明福娘子。”
陆氏早听见了脚步声,这时候才停下动作,看向来人。
xxxxxx
长安城,太子东宫。
“那,那,那李——”
身穿莽服的高瘦“老人”实在唱不下去,猛地又扑倒在地,大喊,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贱奴该死,还望陛下饶命啊——”
身后上场、没上场的一众伎人又是哆哆嗦嗦地跟着跪倒在地,山呼“陛下饶命”。
搞坐王榻的李世民初时还心存愤怒,待听得多了反倒生出几分意味。尤其是听到这一场,曲调十分激扬紧凑,风格还是生平仅见。只是这扮演李密之人,被帝王气所慑气场全无,若胆子再大几分,此段便是近些年难得一见的好戏。
跪坐在下面的程知节对李世民的脾气多有了解,见他表情就知其兴味正浓。
三两步来到殿中,抬脚便踹,
“隔一场就要来此一出,还有完没完!陛下早言将赦免尔等无罪,还要三催四请不成,若唱不出坊间的气韵来,看俺老程不剥了尔等之皮!”
魏征在坊间也刚刚听过,还想政事之后就做禀告,没想到程知节也注意到此事,还先一步做了安排。知道此段最是大不敬,就起身进言,
“陛下,此处言语最是冒犯,还请赦免此等伎人杀头之罪。”
李世民听此一说,更感好奇,金口一开,
“免——”
这才稍稍缓解下跪之人的惊恐——不是“无罪”,而是免了“杀头之罪”,更能让人安心啊。
戏班班主就是扮演李密之人,颤颤巍巍地重用站了起来。心里万分悔恨,怎么就着了魔似的学得此曲,怎么就抽风似的跑到长安城里来唱!
长安城民风大胆,私下里议论皇家的数不胜数,可有几人真敢在天子面前出言不逊,看来自己真是老寿星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这两句正是连续性的一说一答,刚才营造好的氛围已经一空,怕“李密”直接唱出来惹得圣人恼怒,又不敢重新开头浪费圣人精力,“王伯当”很是聪明的往前跳了两段,抢先开唱。
“李密”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对接了几句,听他唱完,这才又接到,
“那李川也是个臣谋主!”
“他本是真龙下天堂!”
……
自从上完早朝,程知节便留住魏征,向圣上道有事启禀。随着李世民来到偏殿,才说道家儿京郊打猎途中听得一曲,且曲子多有特殊之处,便把戏班带回,等陛下处理。
这一唱就从头晌唱到了暮色来临,戏班子被宦官带出去审问,殿中仅留君臣三人。
“此曲所述多有错漏,然,曲调、形式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李世民似是被勾起了往事,半晌才发出一句感慨,又对殿下两位说道,
“玄成,知节都在瓦岗共过事,听得此曲有何想法。”
魏征率先起身,沉吟道,
“臣昔日虽曾奉李密为主,李密为人与曲中大为不同,所述之事多为杜撰。”
李世民当然知道都是杜撰,自己可没下令将李密打下山崖,那李密也是一时豪杰,又是同姓,当初可是俺君王礼节厚葬的。
“当年与王伯当共事,相交却不密切。只知他确实勇武,箭术了得,对李密也确实忠心,但为人却不甚了了。”
听魏征说完,程知节又说了些过往,君臣三人一番交流,渐渐达成共识,
“看来,此曲莫不是王家之人所做?”
魏征博闻强记,断言道,
“当年最后一战,王勇家人也都跟随身侧,死时也无族人出面收敛。”
程知节许是和王伯当还有些深交,又推测到,
“莫非是王勇家将部曲所做,抑或是其友。王勇生前也是豪爽之人,多有私交。”
猜测一阵,门外宦官来报所问详情。
三人听过之后,魏征又出面补充,
“陛下,臣昨日从郊野而回,也闻听此曲却非此班,详问之下,说是从万年县习得。今日这班又说从蓝田县习得,看来此曲所传甚广。”
这时又听人来报,万年县县令上书请见陛下,说有要事启奏。
君臣三人默然对视一眼,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