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0章 跳出三界的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类在进步,病症也在变得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新的疾病来得悄无声息,而且无迹可寻,在传统的医书当中根本没有记录可循,更没有医药的方法可参考,这也是当下中医发展最大的难题。

    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和西医的冲击,虽然还有一批人在持续坚守中医的阵地,但很多传承都断了,更别提理论的延伸,医法的革新。

    像天截手和火神医道这样的神奇医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但因为中医的落寞,继而消失了。

    而现在大学里的教授,都是传统的学院派,他们研读的中医教材都是一帮学习西医的人撰写的,因此想让他们吸取传统中医的精粹,往前更进一步,难如登天。

    当然,随着近几年中医重新得到重视,那些有着七大门学派传承的传人,也慢慢地从不被关注的地方挖掘出来,而宗师级高手如魏白、宋思辰、窦方刚之流,也被中医类大学收编,进入学院,授业解惑。

    数十年的沉疴旧疾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痊愈,中医想要更进一步,仍需要时间和沉淀。当基层的中医多了之后,必然会从其中有一批优秀人才拔尖,他们会对传统中医进行延伸,找到更多适合现代人需求的治疗方案。

    所以像这种学派斗医,还是值得倡导的,任何一个行业发生巨变,前期都会有思想的火花,比如欧洲工业革命,也是有文艺复兴在暗中推动的。

    苏韬不希望华夏未来的中医格局,只有三味集团、药神集团及鲁晟集团,他希望百花齐放,百家共鸣,发表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从自己的角度研发中成药以及创新治疗方案。

    苏韬始终不认为自己用一人之力能够改变华夏的中医,他只是抛砖引玉的那块板砖,而真正能让中医成气候的是那批后起之秀。

    他对中医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比如自己的徒弟肖菁菁,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再沉淀个五六年,便可以冲击大师的级别,成为国内一流的中医名家。

    苏韬始终认为,中医的崛起,还是在年轻人身上,所以他费尽心力地创造岐黄新城,就是为在汉州打造一个属于中医人才基地。

    中医从娃娃抓起,以岐黄新城浓郁的中医氛围,十年二十年之后,那里出生或者成长的孩子,骨子里便孕育着中医的星火。

    在很多人眼中,苏韬已经得到了一切,但他内心真的认为,距离自己的梦想依然缥缈。虽然华夏现在的中医氛围浓郁,但他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认清一个现实,现代医学依然被西医牢牢控制,无论是仪器设备还是药物及最尖端的医学研究,都在被西方牢牢掌控。

    而中医人还在吃老本,靠着老祖宗传下来的医学典籍,勉强混口饭吃。

    想要改变这种处境,必须要从顶端进行规划,从中医传统的七大门开始入手,找到这七大门的学派领袖,给他们足够好的研究条件,提供足够安逸的生活环境,全心全意地研究中医理

    论的前沿。

    很多人认为理论研究没有价值,苏韬却不那么认为。

    有效的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实践,让从事中医执业的人知道治疗一个疾病,可以从哪个角度正确的切入。

    就像是现在的手机、电脑,正常人接触的都是直观的操作模式,但如果没有那些数学家对计算机的算法进行研究,手机和电脑的处理器根本无法理解正常人的操控指令。

    总而言之,苏韬很珍惜和姚羽的这次学派碰撞,虽说是斗医,但以学习的心态为主。

    至于姚羽也是如此,他从苏韬的医案中找到了很多灵感,发现火神医道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在十几年前,随着火神派一些宗师声名鹊起,火神派的医术曾经风靡整个华夏。火神派以大剂量附子用药,在治疗患者时往往可以达到很快见效的目的。

    比如已故的火神派宗师李可有一个经典的医案,遇到一名六十岁垂死妇女,患者四肢冰冷,测不到血压,摸不到脉搏,仅心口微温,呼吸、心跳并没有停止,遂破格重用附子150克,于四逆加人参汤中,武火急煎,随煎随喂,一个小时终于起死回生。

    但是,随着火神派理论的传播,很多学习者误以为火神派就是用大剂量的附子,以致于导致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

    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得到系统的火神派理论指导,将火神派与附子等同起来。

    苏韬现在的层次,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中医,而是可以左右中医未来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得到社会的关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