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2章 象棋高手李义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冠军。那年,李义庭20岁。他可以在残局争斗中战胜内功高深的杨官璘,也可以在激烈的对攻中战胜棋风刚猛的王嘉良。至于其他全国各地的“诸侯”们更是都对他招大力沉的棋艺风格有几分忌惮。当时,只要李义庭愿意杀,他能从异常平稳的局面中强行找出杀路,也能无车杀有车,一时间“李氏快刀”成了弈林中的头号利器,任你是铁布衫或十三太保横练,当者无不披靡,放眼棋国,也只有杨官璘数十年功力的金钟罩能与之匹敌。

    1959年获全国亚军。

    1962年获全国第三名。

    1962年,初获全国冠军的胡荣华在全国赛中碰上李义庭,结果在李义庭飘忽不定的剑锋下败北,如果不是胡荣华的恩师何顺安先生竭尽全力从李义庭手底下把一盘必输得棋下成巧和,拖了李义庭一分,最后的冠军就是李义庭的了。(那次全国赛胡荣华和杨官璘同分并列冠军,李义庭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三),可以说,文革前,李义庭在对胡荣华、何顺安、王嘉良、刘忆慈这些全国顶尖棋手的交锋中一直处于上风,即便是对杨官璘,他也毫不落下风。如果不是李义庭有偶尔输给名不见经传棋手的习惯,他的全国赛成绩还会更好。即便是这样,从1956年第一届全国塞到1965年文革前最后一届全国比赛,每届比赛李义庭都参加了,除1959年名列第九外,其他几届都在前六名之列。他的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胡荣华的十连霸除外)。

    1974年全国象棋赛,身为主持人选工作的李义庭,力排众议,推荐柳大华代表湖北参赛,成就了湖北省的又一位特级大师,湖北省象棋事业取得的殊荣,李义庭功不可没。 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李义庭历任湖北省棋协副主席,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业余体校教练等职,1982年与1983年两次担任“三楚杯”大师级邀请赛的裁判长。

    他著有《中炮巡河炮专集》一书,下集手稿写成后,遗失遂成一憾事。现在,说起历届全国冠军得主,大家都如数家珍,唯独对李义庭,大家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李义庭为我国的棋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中国象棋史上永远有他的胜绩和光彩。

    而最为经典的,就是李义庭和王嘉良的终极对战!

    这盘棋从一开始就显得新颖别致,出人意料。李义庭先手摆上中炮,王嘉良跳起友马,准备走屏风马的样子。这都很正常,也在大家的预想之中,但从第二回合起,王嘉良却突然抢挺3路卒,马上便把棋局引上了对双方来说都多少有些陌生的轨道。出现这样的局面,功劳应更多地归于王嘉良,因为在那个时代,他在高手里是最重视布局创新的,其布局理论和实践都是同时期棋手里最为先进的,每逢大赛,常有新型的“武器”出笼,让人防不胜防,是他夺得优异成绩的一大法宝。

    现在他突然抢挺3卒,确实是有备而来,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李义庭的进七兵布局,因为大家都知道李义庭由进七兵形成的中炮巡河炮威力无穷,作为于布局方面非常敏感的王嘉良来说,对此更是体会犹深。

    王嘉良的抢进3卒确实打乱了李义庭赛前的准备,但李义庭对这种布局也并非不熟悉,只见他按部就班地摆下五六炮的缓攻阵势.先静观其变。相对而言,五六炮的配置要扎实一些,李义庭此招也是为了躲开对手赛前研究好的布局陷阱。从交手伊始,两大高手就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全面较量。

    王嘉良真不愧是布局上的创新家,在这个很平常的阵法里还是走出了意想不到的新变化,将过去习见的左炮巡河封车改为了飞象,听任对方的双直车杀进阵来。原来,他在此准备了一个精巧过人的应对计划,当李义庭平车压马时,他突然创造性地回马窝心,胆略惊人。稍有棋艺常识的人都知道“马回中宫其势必凶”,说明马回窝心乃是棋家大忌,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选择这样的下法。但王嘉良却在此特定形势里“化腐朽为神奇”,退走窝心马以诱敌深人。

    兑去一车后,王嘉良又邀兑另一大车,但李义庭作为拿先手的一方,岂肯轻易罢战?平车避兑就是当然的选择。接下来,李义庭还有进车塞象眼配合跳马准备绝杀的手段,来势凶猛。王嘉良也是好战之人,李义庭的这种态度正合其意,他毅然走上了一条弃子求攻的险恶之路,枰上形势一下变得既扑朔迷离又扣人心弦,旁观者都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场恶战的结果,最终会是谁跌落马下呢?

    俗话说:“单车滑炮瞎胡闹。”可王嘉良在这局棋里把单车炮的进攻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利用威胁以闷宫的机会,不仅把李义庭的大车车车牵制在底线无法动弹,而且还一口气连吃数,使自己5卒俱全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到这种时候,人们反而为多子一方的李义庭捏一把汗了。

    此时的情况,看起来对李义庭确实有些不利,他虽然多一子,但主力被分割得似乎首尾不相联,而缺相的毛病在对方车炮的攻击下又显得特别突出。可就在这纷繁复杂的形势里,李义庭却洞悉其中的关键所在。不紧不慢地轻轻平了一步炮。这是一着不起眼的绝妙好棋,不仅可以让出马道供其驰骋塞象眼,而且还可以退炮灭中卒。这是一种积极的战法,以有力的进攻来解除后方的危机。

    在其后的战斗里,李义庭将马炮运用得曲尽其妙,两者协同作战堪称珠联壁和,给王嘉良的后防亦带来了很大顾忌。在这种时候,王嘉良也不能再一味强攻了,明智地兑掉一炮后,双方子力均消耗殆尽,已成正和局面,于是皆大欢喜地握手言和了。

    这局棋虽然结束了,但引出的佳话却才开始。《北京晚报》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倡议举办中国象棋竞赛中“最好一局棋”的评选工作,以鼓励棋手们在竞赛中发挥更好的水平。这在我国还是一次创举,受到各方面的赞扬和重视。北京晚报聘请了张雄飞、陈松顺、董齐亮、谢小然、谢侠逊五位棋坛名宿为评选委员。经过对全运会全部对局认真的评选,评委们一致推选李义庭与王嘉良之战是本次大赛的“最好一局棋”。

    评委们认为:这局棋布局新颖,不落常套,双方在互求复杂的变化中,寻找胜利的可能;中局着法紧凑,拚杀猛烈,一方弃子夺先,棋局上几度出现惊骇险恶、扣人心弦、变化极其繁复的场面;双方在残局阶段,经过深谋远虑,反复推敲,终于化险为夷,杀罢成和。总的说来,双方在这局棋中走出了不少妙着,基本上未出错漏,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解放十年来中国象棋技术水平的发展成果。

    全局经评选委员们集体研讨评注,并且和李义庭、王嘉良两位棋手交换了意见,由大会裁判员陈培芬参加执笔,原稿由《北京晚报》于1959年10月12日全文刊出;其后,同月15目的《体育报》及1959年11月号的《象棋》月刊先后转载,北京广播电台并曾用电视予以播出。这样的浩大声势,真是当时象棋界的一件盛事,对推动这个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未完待续)

    最快小说阅读 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