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2、不行时就再试试
如果说方国珍是“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话,那张士诚奉行的就是牛皮糖哲学。$首@发』“不行的时候就再试试,行的时候就不用试了”。
张士诚,小字九四,江苏泰州白驹场亭人,同代人都爱称他张九四。泰州除了盛产哲学家外,另外盛产的就是——盐,这里有巨大的盐场,当地很多人都吃这碗饭。
老张有三个弟弟:张士德、张士信、张士义。
张士诚本人能力一般,做ceo有点勉为其难,但有几个弟弟做部门经理,替他撑着场子,总体上还算不错。
同“朱元璋”一样,“张士诚”这个名字,还有他兄弟们的名字,都是他们变阔后才取的。不过老张的名字是专门找读书人给取的,《孟子》里有一句“士诚小人也”,据说就是一位儒生故意拿来讥讽老张的,但文盲老张却对此名一见倾心,立马就要了。
自古两淮就是中国的产盐基地,张家兄弟就以操舟运盐为业,与方国珍兄弟算是同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历来那些四处谋食的盐民、游民一类,都是最不安分的。再加之他们跑的路远,见识的东西又多,自然要比那些埋头耕地的农夫要乖滑精明得多。比如黄巢就是贩私盐的,刘邦当年不务正业,经常四处游荡,还有李自成是邮差出身,朱重八也是游民一个。这些人往往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正是基于这一点,商鞅“禁游学”,朱皇帝后来则“禁游民”,戚继光、曾国藩等则只招实诚的农民入伍。
张家兄弟借着自身职业的便利,没少干贩私盐的营生,乘机也捞过不少小利。
盐业是中国古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之一,利润惊人。张氏兄弟因此有些资财也不稀奇。偏巧这张九四跟宋公明、郭子兴是一路人,轻财好施、广交朋友,很得一帮兄弟之心。
然而,张氏兄弟终究都是一些不起眼的社会底层人物,他们无权无势,没少受别人欺负。这其中既然有官衙、富户,也有弓手(管治安的,类似今天的城管)之类的半官府人员,其中一个叫丘义的弓手特别可恶。
后来,张家兄弟终于忍无可忍,好歹是条汉子,这样活着太他妈窝囊了。
于是,至正十三年正月的一天,老张便领着几个弟弟并壮士李伯升、吕珍等十八人举事,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贺龙元帅早年两把菜刀闹革命,当然其思想境界要高得多)。
举事之后,老张要杀的第一个人当然就是公务员丘义,然后又去灭了那些经常欺辱他的富户,还把他们的住宅付之一炬。
随后,他们就打起旗帜,招募兵勇,响应者数千,其中多是受苦最深的盐丁,从此张氏兄弟正式宣布反了。
队伍成立后,最先拿下的就是泰州城,之后高邮的城守李齐好不容易招降了他们,没多久他们又反叛起来。先是杀了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了兴化,又连结砦德胜湖地区的一帮兄弟,至此声威愈壮,有众万余。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老弟张士义却不幸战死。
元廷以万户的职衔招降老张,他没接收,反倒骗杀了李齐,并一举攻占了高邮。然后,张士诚便自称诚王,定国号为大周,建元天祐,过起土皇帝的瘾来。
高邮在今天不过是一普通城市,但在元代,它可是扼南北大运河的要冲,占了高邮,基本等于切断了元朝的大动脉。张九四盘踞在这里,元朝就要脑梗阻,这可不行!
次年,元朝右丞相脱脱亲自挂帅,统领号称百万的大军前往征讨张家兄弟。这次出征,声势十分浩大。沿路的诸王、诸行省,“黜陟予夺,一切庶政,悉听(右丞相)便宜行事;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反正就是由脱脱说了算。
当然,元廷如此兴师动众绝不只是为着一个张士诚,脱脱是打算以人海战术、携胜利的余威一举荡平南方大小贼寇。这次出征,连西域、西番也都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排场搞得很大,基本算是蒙古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
换了别人,不用打,光这阵势就被吓晕,赶紧逃命或投降算了。但前面说了,张士诚一向奉行牛皮糖哲学,打不赢打不得也要死缠烂打,韧性精神十足。朱元璋后来也拿他没辙儿。
元军仗着人多,数败张士诚,进围高邮,甚至已经杀入外城。老张兄弟还剩下巴掌大的地方,换别人早精神崩溃,拔刀自刎了。可是张九四就不告饶,——估计是早年咸盐吃多了,蒸不熟煮不烂。
眼看张家兄弟就要杀身成仁,上帝在最后关头降临了——元顺帝听信谗言,罢免脱脱一切职务并流放云南。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脱脱去后,元军诸将失去了主心骨,也看穿了朝廷,大干大罪,小干小罪,不干没罪,那咱就放鸭子得了。军队内部开始分裂内讧起来。于是张九四兄弟乘机反攻,元兵终于大败而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张家兄弟由此威名远扬。
第二年,老张也遭遇到了和朱同志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淮东饥谨,不可作久留之地,于是,老张便派老弟张士德由南通渡江,占领了常熟。
至正十六年,就在朱元璋部席卷金陵一带时,张家兄弟也没闲着,不过他们所瞄准的都是一些富裕的地方。二月,攻陷平江(今苏州),之后又相继攻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