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四人吃完饭就马不停蹄地各回各家收拾起东西来,衣服,水壶,水果、零食、忙得不亦乐乎。
王非凡一切准备就绪,就跑到老孙头那“破”书店辞别,推门一进,就看到老孙头扇着扇子躺在竹椅上一晃一晃的,嘴里还不时地吞云吐雾,好不快活!
“师父,我明天跟朋友到黄山去玩,跟你过来打声招呼!你看有什么想要的特产没有,我给你带点回来!”
“黄山可是个好地方啊,你这次过去到屯溪老街去见个人,姓名跟地址我一会写给你,另外帮我把一块玉佩交到他手里面!”老孙头看见徒弟来了,从竹椅上站了起来,把烟斗里的烟丝一熄,朝桌子上一放,蹬蹬蹬地上了二楼。
王非凡也不客气,直接朝竹椅上一躺,一摇一摆地晃着等师父下来。
右手顺手把桌子上的紫砂壶拿在手里玩赏,说起老孙头最心疼的两件宝贝,一件是他那根紫檀老烟杆,另一件就是这天天喝茶的紫砂壶,平时就算王非凡想拿来多瞅两眼也要看老爷子的心情。但见这紫砂壶棕黄色的表面,凹凸不平的壶身仿佛是干裂的树皮一般,壶口下垂,壶把则像凸出来的树枝,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把玩,却也光滑舒服,抚摸壶身就像触碰婴儿的皮肤一般。食指穿过壶把,发现五指的接触处正好有五点凹陷处以便稳住壶体,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上面的壶盖就像一个小瓜皮帽,整体和谐古朴又不失可爱。
王非凡边躺边细细观察,突然发觉壶底好像刻着两个字,于是把紫砂壶举到自己眼睛的正上方,瞪大眼睛认真去识别那两个字,仔细看了又看发现是两个细小隐约可见的篆体字:“供春”。
“嗯?这难道是明代的供春壶?”王非凡立即从竹椅上跳了起来,“但不对啊,听师父说供春壶传世只有两把,一把是供春树瘿壶,收藏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另一把六瓣圆囊壶虽底刻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但上面铭文笔法富晋唐之意,不认为是供春手刻,真伪难辨,今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师父这把怎么也会刻着跟北京那把几乎一样的供春款,莫非这是现存世上的第三把供春壶?”
说起供春壶,明代正德年间,供春作为书僮随进士吴颐山来到金沙寺伺读,闲暇时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后沉淀在缸底的洗手泥,参照寺院内大银杏树的树瘿,做出了“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当时和后代的许多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供春壶已经名满天下,当时宜兴的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艺品发展到工艺美术创作,应该归功为供春,历代的文献也是这样的记载,历来宜兴的紫砂名家高手,仿制供春壶的人很多的,我们从各个博物馆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