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李胜信以为真,回去报告,司马懿已经不行了,神志恍惚,言语错乱,指南为北,形神离散,不过是一具,暂时还会喘气的尸骨罢了。曹爽得意,再不以司马懿为虑。
事实上,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正在暗中加紧筹划,收买死士,只待时机。也用不着他收买,曹爽倒行逆施,有识之士早已按捺不住,这个抱怨,江山是让女人毁掉的,那个抱怨,江山是让奸臣毁掉的,其实都是让自己毁掉的。孟子怎么说来着: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鸇也,为汤武驱民着,桀与纣也……
有了实权,不算完,还要法统,还要道统,“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修改党章。正始十年,曹爽兄弟随同少帝曹芳,拜谒位于洛阳东南,汝阳万安山高平陵,也就是明帝曹睿的陵寝,以这种方式,最终确立曹爽,不可撼动的至高地位。
就在此时,司马懿动手了、
到永安宫,请示郭太后,以太后懿旨的形式,发布命令,迅速控制全城,占领兵器库。司徒高柔,谁说副职没有能量,代行曹爽大司马大将军职务,太仆王观,中直机关工委书记,灭了秘书帮就敢保证都是听命的人么,代理中领军,掌管禁军,不知有没有左袒右袒一下。
趁着城中混乱之际,曹爽的一位亲信,大司农桓范,趁乱溜了。也不是什么亲信,桓范比较正直,曹爽并不十分信赖他,只因同乡缘故,予以优待。祭陵之前,如同maozedong去世后的姚文元,劝曹爽,集团核心成员不宜同时行动,容易被一勺烩,过于自信的曹爽,一如笑话姚文元胆小的张春桥,不听。
知道桓范跑了,司马懿有些担心,这家伙可不是等闲之辈。蒋济摇头,过虑了,桓范确实有头脑,但曹爽,不光他,贵胄子弟,什么货色我最清楚。驽马恋栈,没什么本事,又放不下坛坛罐罐,尤其在生死关头……
果不其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桓范辗转找到曹爽。别慌,还有转机,皇帝在我们手中,洛阳回不去了,咱去许昌。大司农的印,我带着呢,可以调运粮草,召集各地军队勤王,您是宗室,司马懿奈何不得我们。
与桓范前后脚到的,还有天子近臣许允、日后对阵姜维的陈泰、曹氏家奴尹大目等人,带着司马懿的两封信。一封上奏皇帝曹芳,历数曹爽罪状,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败,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律,儒家所谓以人为鉴,佛家所谓万物皆镜。
另一封,直接写给曹爽,先是吓唬,犯罪分子你听着,你已经到了山清水秀的地步了,投案自首是犯罪,别着急,拐弯还有,分子唯一的出路。劝他交劝,只要你的权,不要你的命,保留爵位俸禄,职务非暴力犯罪,无期改终身监禁……
曹爽犹豫了。
桓范急得直跺脚,这种话怎么能信,政治斗争,你死我活而已,司马懿这么说,无非忌惮我刚才说的那些,一旦交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曹爽,以及他的那几个兄弟,琢磨了一夜,我们是谁,红色基因啊,司马懿什么东西,给我们家打工的而已。不就是要权力么,给他便是了,小爷还懒得操那个心呢,当个安乐富贵侯也不赖。
苦劝不听,桓范伏地痛哭,早知这样,打死我也不来送这个死,司马懿许诺给他中领军的职务,桓范不受,忠臣不事二主。想当年,曹真将军何等英雄,娃娃主席,为老战友两肋插刀,转折关头坚持真理,竟生出你们这么一群猪狗不如的东西……
曹爽倒台,手下,本就是乌合之众,立刻分崩离析。司马懿着手清除曹爽党徒,急需一位内部人士,何晏主动站出来,指认曾经的盟友。有了这个叛徒,一切变得容易许多,没过多久,一份名单,交到司马懿面前。
首犯总共七人,都是要灭族的,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你曹爽不是爱搞连坐么。司马懿看毕,很好,只不过,不应该是七个,应该是八个。何晏也不傻,还有一个,谁啊,不会是我吧?耶,恭喜你,答对了。
至于曹爽,起初软禁在家,哪儿都不许去,曹府四角,修筑了瞭望用的木楼。曹爽喜欢玩儿弹弓,在后花园里打鸟,他往西北方向走,木楼上的士兵便喊,“故大将军西北行”,不是已故,原大将军,他往东南方向走,木楼上的士兵便喊,“故大将军东南行”,弄得曹爽郁闷不已。
没过几天,曹爽就连郁闷的机会,也没有,再没有了。同曹羲、何晏等人一起,诛灭三族……
至此,作为曹氏江山基础,阶级过了,组织基础的宗室势力,基本扫荡殆尽,再也没有人,能同司马懿,以及之后的司马师、司马昭抗衡。尽管司马懿本人,最终只是像曹操当年那样,“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高平陵政变,还有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长尾效应。曹操去世,七十二疑冢,并非完全杜撰,曾经立下过规矩,后代不许祭陵。不知是不是天意,曹家江山,最终真的毁在一次有违祖制,祭陵活动中。
有鉴于此,司马懿身后,十分郑重地,再次强调了这一规定,日后,无论司马家族怎样显赫,不许立坟头,坟前不许种树。亲属,后代,绝对不许祭拜,以任何形式祭拜,也不许合葬。
后世子孙,认真履行了司马懿的遗训,东西两晋,一座公开的帝陵,都没有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又不能不说司马懿的远见,免了无数烦恼和打搅。司马氏历代王侯将相,绝大部分,至今仍安睡在某个地方,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这位老祖宗……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