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青城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兄弟俩跑到山背后躲了起来,等警车一走他们又钻出来了,红军说道:“老大,看来以后还是尽量少与凡人打交道,虽然不怕他们,但是和他们打起交道来也挺麻烦的”。勇军也说道:“恩,是的,车肯定是拦不停的了,我们干脆强行爬车得了,反正小时候又不是没有爬过车,现在爬车对我们来讲更是小意思了”。不久他们看见了一辆重庆牌照的大货车往遵义方向开了过去,两人在一个司机的视线死角处以极快的速度跳上了后车厢的篷布上并将篷布扯开个口钻了进去,里面装有货物空间上虽然有点挤,但勉强能够容下他们两个,哥儿俩索性就在车厢里面修炼起来。这辆大货车并没有进入遵义市区,只在加油站休息了一会直接往重庆方向行进,兄弟俩根据大货车行使路线知道该车最终目的地就是重庆市而不会往四川方向,就找了个时机在重庆市外环跳下了车,往cd方向走去并伺机爬上了一辆开往cd的大货车,在快要到cd的时候天也要黑了下来,他们立即就跳下了车,兄弟俩其实也不喜欢坐车的感觉要是有得选择他们更喜欢奔跑的感觉,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他们又开始肆无忌惮在荒郊野外奔跑起来,这次大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兄弟俩突然同时停了下来,因为他们都同时感觉到了所停留的这片区域有很足的灵气,比他们修炼的峡谷中的灵气似乎还要足一些,这可是他们至出峡谷以来第一次出现,不由得大为好奇此处到底是什么地方居然也有这等灵气,好奇心驱使他们在这个地方停留探索起来,他们在这四周跑了一圈就已经知道他们原来已经到了青城山的地界了,他们最开始感觉到灵气的位置是青城山脉算比较核心的一个地带,位于青城山腰位置,离这里最近的道观是约五公里的常道观,这里离常规游人游览的范围比较远,因为没有路而且山势较险游人根本不可能进得去。

    痴狂子留下的玉牍中对青城山也有较详细的描述,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方,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又是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名为“宝仙九室之洞天”,有着悠久的修真历史。青城山背靠岷山,俯临cd平原,以大面山为主峰,重峦叠嶂,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

    青城山自古有道风仙气,从古至今有无数修真人士留踪青城,被尊为神仙洞府、羽士修真之圣地。青城山最早的修真门派为青城山修真派,属于内丹修炼的派别,相传起始于轩辕黄帝时的宁封子,他当时就在青城山修真,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后世之人也称呼宁封子为青城丈人,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宁封子在青城山时收了李八百等几名弟子传授《青城秘录》、《大道玄指》、《青城玉房诀》等修真功法,他的后世徒子徒孙依托青城山进行修炼逐步形成了青城修真派最初的雏形,然而现在这些修真功法大多基本上都已失传。

    但真正奠定青城山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张道陵,他于东汉顺帝初年入蜀居鹤鸣山修道,他最初修炼的是黄老道,而后他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鹤鸣山与青城山毗邻,而青城山仙灵之气更足,于是张道陵从鹤鸣山转至青城山修炼并设坛传道,张道陵来到青城山之后收编了宁封子的部分徒子徒孙,融合了部分宁封子传下来的修真功法,建立了青城山道教的基础。

    隋唐时期统治者对道教很扶持,这一时期的青城山从山下长生宫至山顶上清宫十余里,就有道观数十座,并在此期间兴建了建福宫纪念宁封子。最初修建的道观大多数都已毁坏,现存的道观基本都已经过大大小小的翻修过,目前青城山上主要有建福宫,太清宫,上清宫,丈人观,老君阁,玉清宫,祖师殿,圆明宫,朝阳洞,天师洞等道观。

    青城山道教从张道陵创天师道正一派,经历了东晋时期以陶弘景为首的上清派,然后是形成于北宋年间流行于元朝的清微派,以及北宋间的丹鼎派南宗,从元朝开始的全真道龙门派,现在基本都融入于目前的全真教龙门派。后人将围绕青城山进行修道的道教派系全部统称为青城派。青城派是道教内丹修炼的流派,但由于融入了部分青城丈人传下来的修真功法,同时融合了各个时期的修道派别的修炼功法,所以在道教丹道修炼流派中,青城派丹道可谓独树一帜。

    想到青城山种种传说和青城派的修道历史,兄弟俩立即也就明白这个地方灵气足一点都不足为怪了,那么多修真人士都选择来此修真肯定是因为这里灵气十足,对修真境界的提升那是事半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