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御史中丞王拱辰按照枢密副使贾昌朝授意,抓住范仲淹推荐的集贤校理王益柔在宴会上所作《傲歌》大兴文字狱,说王的《傲歌》中有“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两句话,弹劾王益柔狂妄犯上,是对先贤的大不敬,其罪当诛。

    而其余朝中大臣如张方平、宋祁等,也一力支持王拱辰的弹劾,一时间大宋朝堂西风萧瑟,乌云密布。

    形势对改革派们大不利,双方力量对比更是悬殊: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帝国中央内阁大员中,自新政实施以来便始终保持沉默的首相章得象仍然是一言不发。

    首相杜衍受女婿牵连,必须避嫌。

    范仲淹、富弼不在京城。

    枢密使贾昌朝,本就是王拱辰的幕后指使。

    能为这场新政支持者说上话的,只剩下一个枢密副使韩琦。

    在反对新政的朝廷官员中,似乎很少有人把韩琦做为攻击的目标,这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韩琦从不因为自己的好恶去跟别人争执。史书说韩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以诚待人,无论贵贱礼之如一,其喜怒不形于色,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事实也的确实是这样,在待人处事的准则上,韩琦“惟务容小人,善恶黑白不大分,故小人忌之亦少”。意思是韩琦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不象范、欧、富等人那样分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但韩琦的原则却是必须分邪与正、公与私,至于黑白善恶,各人所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

    史书对韩琦的这个评价应当是极为中肯的,而韩琦自己的座右铭更是“欲成大节,不免小忍。”但是,尽管韩琦有着“克己”的处事原则,但韩琦却绝对拥有着“君子”的高风亮节,这也是韩琦和范、富、欧等人相知相沫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就注定了韩琦和范、富、欧们必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

    现在,面对王拱辰等对苏舜钦、王益柔等人的构陷,朴质忠正的韩琦不能不站出来,对仁宗皇帝有所提醒了。就在京城这场大搜捕之后,韩琦在朝见仁宗皇帝时委婉上言:“前日听说内侍拿着公文,连夜在京城搜捕一班馆职人员,以致众听纷劾,苏舜钦不过酒醉之过,只让有司劾治也就是了,何至于严重到这个地步?至于王益柔,也只是少年狂语,哪里用的着深加追究?天下的大事太多了,陛下身边近臣理应与国家休戚与共,放着这么多大事不说,却去追究一个王益柔,这其实是另有深意,不只是为了一首《傲歌》而已。

    韩琦的提醒,可算是一针见血,又极为中肯。

    但此时的仁宗皇帝已经不是先前的仁宗皇帝了,从某种角度上说,今天能借此机会消除这些有“朋党”之嫌的人,也正是宋仁宗求之不得的事情,宋仁宗又岂会因为韩琦的提醒,放过这个天赐的良机?

    但宋仁宗也知道,如果因此诛杀王益柔,也确实太过,何况先太祖有着不杀士大夫的祖训,因此,宋仁宗选择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同时又达到消除“朋党”势力目的的办法:

    监进奏院苏舜钦、监进奏院刘异,给予除名勒停处分。

    王益柔等10多名支持新政,参与宴会者贬出京城。

    新政的党羽们,至此终于是星云际散了。

    而王拱辰者们则对这个结果甚为满意,不无喜悦地额首相庆:“吾一举网尽之矣!”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