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夏竦这一手实在阴毒,新政大员居然阴谋要废去当今皇帝,这可是诛灭九族在滔天大罪!而且,石介的书信就摆在那里,新政大员们已经罪行昭昭,岂能抵赖的了?!

    然而,大宋王朝京城法场,却并没有出现夏竦所希望的血流成河、杀人如麻的场面。宋仁宗没有因此而对新政大员采取任何措施,宋仁宗不相信范、富等人会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

    宋仁宗没有因此而动新政大员,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宋、夏议和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元昊答应向宋称臣。而在北方的宋、辽边界,辽国也有了新的军事动向,仁宗皇帝腾不出精力理会这件大可能是无中生有的事情。

    自宋仁宗庆历四年四月起,西夏和契丹边境局势日趋紧张,夏、辽边界一带部族不断背叛辽国,归附西夏,夏、辽军队也不断发生小规模冲突,且辽军为此损兵折将。到了庆历四年六月,辽国派使臣来到宋国,向宋仁宗通报了辽兴宗准备亲率大军征讨西夏的情况。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西夏元昊担心自己两面受敌,终于做出了向宋称臣的让步。宋仁宗一方面欣喜于宋、夏战争终于结束,一方面忧虑北方边境会出现新的意想不到情况,因此,这时候必须要暂时保持帝国中央内阁的稳定。

    然而,仁宗皇帝是这样的想法,但身陷“废立”阴谋中的新政大员、尤其是范仲淹和富弼,却对朝廷这出人意料的平静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已经感到了火山爆发前的巨大压力,于是,范、富二人几乎不约而同,产生了离开京城这块是非之地,外出以避祸端的念头。范仲淹向仁宗提出按察西北;富弼则提出按察河北。不知仁宗皇帝是想故意显示对范、富的信任?还是他另有什么别的打算,仁宗皇帝当时并没有批准二人的请求。

    然而,现在的夏、辽之争,及元昊对大宋帝国作出让步,终于为范、富二人再次提供了离开京城的机会。范仲淹不失时机地向仁宗上书:“西贼议和,变诈难信,希望朝廷尽快罢去臣的参知政事职务,让臣到边陲出任知郡,带安抚之名,这样足以照管边事,不用带招讨、部署之职。”

    或许,宋仁宗这次是真的顾虑边境出现突发事件;要么就是顺水推舟,宋仁宗庆历四年六月,仁宗皇帝终于批准范仲淹离京的请求,但仍带参知政事衔,宣抚陕西、河东。

    然而,范仲淹的外出避祸之举,实在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做为新政主持者,他离开京城,也就失去了在仁宗皇帝面前对别人的诬陷随时进行辩解、澄清的机会,而只能被动听任宋仁宗接受别人的诡言。对于自己犯下的这个失误,范仲淹在老宰相吕夷简那里可谓受教颇深:范仲淹离京赴陕西路过郑州,前去看望时居郑州的吕夷简。或许范仲淹在朝中谋政的这几个月,设身处地感受到了为政的艰难,对吕夷简这位老政敌有了发自内心的深刻理解,因而,范仲淹此时见到吕夷间的心情是复杂的。

    范、吕二人见面,吕夷简对范仲淹离京颇感意外,问范仲淹为什么突然要离开京城?范仲淹回答说,他只是暂去经略陕西、河东两路,事情一完结就回京城。

    对于朝中波谲云诡的政坛风云,尽管吕夷简已经退休致仕,但凭着他多年从政的敏锐嗅觉,他还是意识到了范仲淹此行的失误,因此,老宰相不无忧虑地对范仲淹说:“君此行正蹈危机,岂会再有回京城的机会?如果想经制西事,莫如在朝廷为便。”

    范仲淹闻听此言,不由为之愕然。

    范仲淹离开了京城。

    朝中的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