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四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大宋帝国在军事上的连续惨败,彻底消磨了宋仁宗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大宋帝国自此完全放弃了战略上的进攻。仁宗皇帝甚而为此诏命陕西诸路总管司“严加备边,不得进入贼界,贼至则严密防守”。

    宋军被动地应付着夏军的侵扰,而夏军由于不再担心宋军有计划地实施反击,更加肆无忌惮地纵横来去,时而攻麟州、时而寇府州,帝国河东路一带又成了夏军随时出入的练兵场,整个西北一线到处风声鹤唳,一夕数惊。尽管宋军有时也在防御战中小有斩获,但终是不能改变帝**事上被动挨打的局面。

    好水川兵败,满腔热血、忠贞报国的韩琦壮志未酬,英雄气短。然而,是真名士,从来都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所击垮,既使那颗忠贞之心受倒刺伤,但那颗滴血的心里,报效国家依然是惟一的选择!

    宋仁宗庆历元年九月,知秦州的韩琦根据西北面临的局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仁宗皇帝上了《鄜、庆、渭三州添兵将奏》,提出了自己对今后宋、夏战争的设想:

    臣三数年来奉命奔走,未尝有一日安宁,自赴陕西,一年之间两趋穷塞,两次都遇到贼兵入寇,臣身为一文人,不能亲冒矢石,应机制变,所能做的惟有激励将士、严明赏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所期盼的就是能为国家立下哪怕分寸之功,以报陛下委用之意。不幸的是天不相助,诸将自用,而至山外之败,臣亦因此降职秦州,难遂扫灭元昊之志。然而,臣对西北战事有所思虑,岂敢因不再身负卫国重责而偷安,沉默不言?还望陛下亦能不因臣的一次失策,而将臣的设想弃而不用。

    臣窃以为,自西贼叛命以来,言边事者恐怕早已是数以万计,人人各持所见,献忠于朝廷,而朝廷也博纳众议,一一付之实行,但这其中,大概应以主张保疆守境、爱民省用的建议为最多。

    所谓保疆守境者,其意见必然是说敌众我寡,不可针锋相对予以力敌,敌来则将百姓收入城寨栅砦、严防固守,至于郊野之外,可以不必去管。但殊不知,自天下承平以来,沿边及次边的人口日益繁盛,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往往都靠着耕种的土地,已经是安家立业、积蓄资财,再不愿重新迁移。自去年九月夏军进犯镇戎军之后,经略司曾经专门派笼杆城监押马为美,劝诱山外之民入居城寨,而当地居民不愿迁移,竞相给马为美行贿,终于没有徒移。臣曾对此进行过广泛调查,究其原因,老百姓说:如今一户家庭大抵就那么几个人,春播秋收农忙之时,无论老幼都要在田中劳作,至于砍柴汲水,在城外要比在城里方便的多。而一旦入保城寨,不仅没有住的地方,便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柴、水,都只能花钱去买。因此心甘情愿地呆在城外,贼兵来了才去躲避,有的人家躲避不及,则或全家被掳。另外,自环庆直到泾原,沿边百姓人户有近10万,自来因官军势弱,无法提供有效保护,这里的百姓都想远避他方。臣窃以为,如果仅以现屯的兵力想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恐怕一、两年之间,中国边民不堪夏军屠掠,将会悉数迁徒到内地,而其余夷族之民都归付西夏,那么沿边城寨数百里之外将田野一空,只存孤垒。如此,每年所需粮草又从哪里得来?我国以分散的军队去抵御集中的敌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