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从陕西回来的晁宗悫、王守忠,带回了前线将领不愿出兵的消息,这让仁宗皇帝恼火之中又有些愤怒:前线指挥部新换的这些人,不都是帝国精英之臣吗?为什么仍是一味坚持固守、被动防御、不敢出兵、置帝国尊严于不顾呢?

    就算仁宗皇帝再不懂军事,他也知道进攻才是战争胜利的根本。西北这场仗打了快一年,帝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光是从内藏库和左藏库拿出的钱就达数百万之巨,但是看看前线这些主张防守为上的将领们又提出了些什么样的要求:

    什么选差使臣教阅诸军武艺;

    什么召募士兵,等训练好了,再根据山川地势进兵才有把握;

    什么应当以防边为主、伺机出击;

    什么先取西夏贸易重地,给予经济制裁,等等,等等。

    丫的全都是推诿之辞!

    这场仗还要打几年?十年?二十年?

    陕西主帅夏竦,主张防守倒也罢了,他老了,没激情了,但没想到韩琦推荐的范仲淹,竟然也是主张防守。但防守的效果又何呢?金明寨收复后(确切说是夏军自动放弃)到是重新进行了加固,但夏军不是照样打过来烧杀抢掠、一味防守的宋军不照样损兵折将吗?防守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帝国边患,难道这个道理边防的将领们不懂吗?!

    很难说仁宗皇帝让宋军主动出击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宋军在这场战争中主动出击,就算不能如仁宗皇帝希望的那样扫灭元昊,但将夏军逐出陕西、宋、夏沿横山一线形成对峙态势,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可惜,宋帝国直到现在都拿不出一个完整战略方案,这就注定大宋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须接受失败的结局。

    就在仁宗皇帝为陕西前线不肯出兵恼火的时候,泾原战区韩琦送来的三川寨宋军战况汇报,无疑又给仁宗皇帝火上浇了点油。韩琦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三川寨战斗情况:

    时泾州驻泊都监王圭屯瓦亭寨,率援兵至犯狮子堡,陷入贼兵重围,王圭激励士兵:现在大家已陷入死地之中,必须拚命!乃挥铁鞭进斗,贼众披靡,王圭身中三矢,突围而还。夏军在当地大肆抢掠了三天。知渭州、钤辖郭志高率大兵赴三川,夏军这才退走。三班借职郭伦率军死守定州堡,定州堡才得以保住。刘潘堡本军指挥使、散直王遇,弓箭手都虞侯刘用两人,眼见情况危急,无奈之下投降夏军,由是乾沟、乾河、赵福三堡陷落敌手。不过刘继宗担任本军指挥才刚刚一天,李纬等人也都是仓促出战,而士卒因畏怯导致兵败,其刘继宗、李纬、王秉望,特免推鞫,不以败兵马多少计罪,但量其情之轻重,等第削官,或更移降差遣,以责后效。王圭以孤军千余,当锋血战,所杀贼兵不少,既被重创,次日尚求益兵出战,人皆服其勇节,虽所亡数多,盖众寡不敌,**贷其败军之罪,必能感励奋身,尽死为报。

    韩琦报来的不算是好消息,但仁宗皇帝却从奏折中看出,帝**队并不象那些一味主张防守的人所说不敢打仗、不会打仗,而是要看领兵将领敢不敢打仗,兵熊一个,将熊才会熊一窝!仁宗皇帝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一一批准韩琦奏折中所请。

    似乎要给那些主张防守的将领们树一个榜样,仁宗皇帝对怎么奖赏泾原参战将士颇费了一番心思:下诏赐给孤军血战的泾原驻泊都监王圭名马两匹;包扎创伤的绢100匹,黄金30两;另赐金字处置牌一面,让王圭拥有在战场上处置士兵生死的权力,同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