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五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危害自然十分清楚。党争轻则使皇帝是非不辩;重则导致被篡权夺位,江山易主。其最可怕的是,即使是相当明睿的英主,如果身处党争之中,也很难分出谁对己是忠、谁对己是奸,从而落入陷井而不自知。现在仁宗皇帝就深为头痛的是:这次争斗的双方,无论是吕夷简还是李迪,看起来都不是对自己不忠的人。

    宋仁宗不得不防。

    李迪和吕夷简的争斗,起因于当初曾经帮吕夷简、力主废郭皇后的范讽和御史庞籍的争斗。

    范讽此人性情倜傥,直言敢谏,不畏权贵,是当时“东州逸党”的领袖人物。所谓“东州逸党”(这个称呼多少有些贬意),是指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兴起于山东的一个小型地域文化群体,我们前面提到的石延年,就是东州逸党的骨干人物之一。这个群体的成员多是山东人,他们个性豪纵狂放,主张复古创新,尊崇道统又不拘于道统,渴望时势风云际会,有着极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当时在京城也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东州逸党成员们的诗词创作,对后来的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人有很大影响)。

    范讽和宰相李迪私交很好,当年李迪第一次罢相出知郓州,后又贬衡州团练副使,当时范讽为郓州通判,范讽不顾押送的内廷官员反对,坚持为李迪置装送行。

    按说,范讽和吕夷简的关系也算是不错。当初吕夷简因郭皇后一句话被罢相,由张士逊接任,范讽是御史中丞,曾经力排张士逊,而在吕夷简重归相位一事上,范讽也帮过吕的大忙,后来废郭皇后,范讽又再次帮了吕夷简。

    范讽如此作为,当然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他希望吕夷简有朝一日,能把自己援引进内阁二府。但权谋机变的吕夷简,对范讽这样的人并不欣赏。在吕夷简看来,范讽属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辈,这样的人岂能引为知己?因此,吕夷简迟迟不肯帮范讽的忙,而此时的范讽,已经调任代理三司使一职。

    在宋王朝,中书、枢密、三司,实际上是组成中央内阁政治、军事、财政三位一体的三驾马车,三司使通常被称为“计相”,已经是中央内阁大员,而且按惯例,将来要担任执政的人,也都是从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御史中丞这几个位置上选取,可以说,范讽距进入二府的目标,实际上只有一步之遥。因此,范讽见吕夷简迟迟不肯相助,便自己上书仁宗,指出朝廷应当选拔几个能臣,以备代替中央内阁某些不称职的官员。

    范讽这封奏书当然是意有所指,这使吕夷简很是恼火,你丫的什么意思?内阁不称职官员,你说谁?李迪是你的铁哥们儿,肯定不是说他,你丫的这不是暗讽我吗?

    由此,吕夷简存了开销这位“萧何”之心。

    似乎命运总是愿意帮助吕夷简。

    范讽代理三司使仅仅当了半年,一场大病,他的代理一职便被吕夷简乘机免去,只挂了个“管勾(主管)祥源观”的闲职。

    如果吕夷简仅仅只是凭借范讽生病,便免去他的代理三司使,那未免太小看帝国这一代名相的权谋机变了,吕夷简作这个决定的原因远非如此简单,那就是,吕夷简手中还掌握着御史庞籍弹劾范讽在三司使任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证据,而吕夷简处理范讽的真正目的,是要借范讽之事,赶走屡屡和自己争斗的李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迪此人秉性梗直,不善权谋,否则他也不会在当年真宗要立刘氏为皇后时,直言不诲地上书“刘氏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了。仁宗皇帝对自己这位当年老师的性格有过很精准的评价,说李迪心怀朴忠,但就是说话从来不经过脑子。

    同样做为士大夫的代表,李迪这样的人,除具备了士大夫应有的秉性之外,还更多了一份“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之心,因此,自仁宗亲政,李迪被再次起用之后,孤忠耿直的李迪把仁宗的知遇看成不世出之恩,一心想辅佐仁宗治理好国政,于是,李迪在朝中对任何事情都尽心竭力,知无不言。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