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如此。

    据说,韩琦将出世前,其母胡氏做了一个奇异的梦,这个梦境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在韩琦出生的这天早上,泉州府衙前却不知道从哪里跑来一位相貌怪涎的僧人,这僧人告诉守门的衙吏说:这里出生的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小孩儿,可要千万看护好了。僧人说完这句话,攸忽不见。

    没人知道僧人从哪里来。

    也没人知道僧人去了哪里。

    我们今天已经无从确认,李清臣,这位官至大宋帝国门下侍郎,又是韩琦侄女婿的人,把这件玄奇的事情写进他《韩忠献公琦行状》里,是否足以证明当时真的确有其事?但李清臣如此记述,显然是出于对韩琦一片崇敬之心则毋容置疑。还有一点,李清臣这个记述选择了一个僧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大概和韩琦生母胡氏笃信释教有关。

    胡氏虔信释迦,这一点在韩琦撰写的《太夫人胡氏墓志铭》中有过记述:“……(胡氏)性仁慈,归信释氏,历观藏典,深达义趣,口能诵者十数经……”

    大凡中国历史上每一位杰出人物,似乎都在印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先砺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近似谶语的话。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韩琦父亲韩国华在泉州任职期满,回京述职。也就在几个月前,曾被韩国华寄予光大韩氏门楣厚望的长子韩球因病逝世,时年仅34岁。也许是受到老年丧子的沉重打击,55岁的韩国华竟在回京途中病死于建州(今福建建瓯县)建阳馆驿,当时的韩琦才刚刚2岁。

    可以想象出,当时的胡氏在举目无亲的异地他乡,带着韩璩、韩琦两兄弟和丈夫的灵柩,历尽了怎样的艰辛才回到了中原,也亏了胡氏是个知书达理、心有主见的人,拿得起,放得下。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是人生三种最大的不幸。年幼的韩琦过早失去了父爱,这也许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先劳其筋骨、砺其心志”的具体体现。

    幼失父爱的韩琦,是在同父异母兄长的照抚下长大的。

    似乎少年时期的韩璩、韩琦兄弟和母亲胡氏,在父亲韩国华去世后,有一段时间是和大娘罗氏寓居京城开封的,但这只是依据韩琦为母亲所撰《太夫人胡氏墓志铭》内容所作的一种推测:

    太师委以(胡氏)主家事,夫人上奉仁寿(罗氏),下睦宗姻,内外无间言,仁寿礼而爱之,相待之意,犹至娣然。夫人生二子,曰璩、曰琦,仁寿抚之,义均所生,在髫稚时,夫人或笞之,仁寿必奔走保救,怒,终日不与夫人语,琦未成人,仁寿已去世……”

    其意思是说,韩国华把操持家事的权力交给了胡氏,胡氏很尊敬大夫人罗氏,对亲戚们也都很好,韩家内外的人都对胡氏没有什么意见,而大娘罗氏和胡氏相处犹如亲姐妹一般,而且对胡氏生的韩璩、韩琦两兄弟犹如自己亲生一样,有时候韩琦调皮,胡氏要揍他,而罗氏总是护着,甚至为此和胡氏生气,往往一天不和胡氏说话。韩琦未成年,罗氏夫人就去世了。

    另在韩琦所撰《二兄监薄以下墓志铭》中也记载:“仁寿(罗氏)久寓京师,欲徒家于许……”

    据此推测,即使韩琦两兄弟和母亲回相州,那也是在罗氏夫人去世之后。

    幼失父爱的不幸;相对艰辛的生活;及胡氏于千难万难中不懈的教诲,使韩琦过早具备了坚韧、沉毅、自力的性格。史书说韩琦长大后“朴厚不浮,少嬉弄,视瞻步履端正,而中甚敏,所学不用力而过人,性淳一,无邪曲,孝于其母,悌事诸兄。”这无疑是家庭环境和从小所受教育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自然将会在此后岁月里毕韩琦于一生。

    最快小说阅读 M.bQg8.CC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