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声声,九重宫阙里无处不飘荡着让人毛骨悚然的哭泣声;靖惠帝突然崩逝,宫里不论是妃嫔宫娥或是内侍太监,无不跟着同悲共泣。靖惠帝在位不过二十六年,并无惊人建树,但也保了一国数年太平,对于宫廷里的他们来说,那些外在的、供人歌颂的伟业还不如眼前的事情来得实在,靖惠帝在位多年,后宫一直相对平静,国母云氏亦订了人性宫规,譬如归家年纪提前到二十三这般。
靖惠帝灵堂设在紫宸大殿,皇帝驾崩的消息早早便有人鸣丧钟示下,更是在太后的全权负责人,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事后的一切事宜,如今灵堂已设,玉京全城犒素,在京皇亲大臣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今都已经纷纷的进宫,准备参与皇帝驾崩后最重要的一个事情,那便是新皇登基。
先帝已然驾鹤,如今最重要的自然是拥立新皇登基,大轩朝自古有例,新皇必定在先皇驾崩后第三日登基,然后安置灵柩、入葬皇陵等事宜皆由新君统领;靖惠帝生前曾立了太子轩辕正清,因为在众大臣皇亲得知皇上驾崩后,也没曾多去想过新君是谁的问题,毕竟有皇后云氏在,似乎大局已定。
等大伙正式哭完一场后,新君的问题已经提上议程,然轩辕正清虽早被立为太子,平日又经常随着靖惠帝身边处理国事,但要继位必得拿出先帝传位旨意,并有传国玉玺方能算数。等大伙把目光投向上座的太后时,才发现昔日那个精明聪慧的女人此刻已经一脸憔悴不堪,发间雪色过半,眼神里投出许多恍惚的神情来。
云后坐在下首面沉如水,当大臣问起皇后关于先皇传位遗旨的事情时,云后却是冷冰冰的摇头;这叫众位都一脸迷糊了,皇帝的传位遗旨竟然没有在皇后手中,太后似乎也没见着,这事情也太不寻常了!
“先皇传位遗旨在本王手中,众位稍安勿燥1”在众大臣不知所措议论纷纷之时,却是响起这么一道雄浑的男声,众人仔细一看,却发现说话的人竟然是逍遥王,此刻逍遥王手中正举着一旨黄帛,脸色无悲无喜。
“逍遥王,立新皇这等大事的遗旨,先皇怎么会将它交给你手中?”说话的是一名留着山羊须的学究型大臣,他一脸置疑和鄙视的目光,朝几个的人打了眼色,看样子是要讨伐一番。
“逍遥王乃朝阳大长公主之子,又是先皇信任的国之重臣,先皇崩逝前也是逍遥王在一旁护驾陪伴,遗旨在逍遥王的手上又有什么可惊讶的?”太后这会撇了眼中的不清醒,立刻发布了最权威的论断;在宫里这么多年,她早就跟人精似的,此刻遗旨竟然在逍遥王的手中,她立刻意识到只怕先皇是不想让皇后拿到这卷遗旨!
“先皇驾崩之时,只得淑妃和逍遥王守着身边,本宫正是离去不久,也没有见到先皇将遗旨交给逍遥王!不过逍遥王既然拿出了旨意,本宫自然是相信这便是先皇交予王爷的!”云后叹道,太后的目光已经递了过来,此刻她是骑虎难下,心里虽然有些不好的预感,但是那旨意未宣,她心里总是怀揣着侥幸的。
有太监恭敬接了旨意,这会朝臣与皇室子弟,所有宫女太监都整齐的跪了下来静听宣旨;闲话不表,但当太监读到‘朕欲传位于皇三子正墨,诸皇子当谬力同心、共戴新君;众臣工当悉心辅弼、同扶社稷’之时,一股巨大的冲击已经势不可挡的进入了殿中所有人心里!
先皇立的新君竟然是三皇子?这太子该如何是好?突然是何原因让皇上舍弃立太子为新君?皇后会如何反应,云氏又会如何反应?这一股脑的问题迅速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开了去。
这太监倒是个机灵人,即便是念完旨意大家毫无反应,他却是已经将遗旨一卷,跪到了台下轩辕正墨的面前道:“请殿下接旨。”他也不称皇上,只是说让殿下接旨,在他未接之前称殿下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不过小太监这么一跪,这圣旨的内容他自己是表明了态度,绝对是相信的。
“哼,明明已经有太子,先皇何以会将大位传于三皇子?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只要太子没被废黜,就该当仁不让的继位为君,才称得上为太子!”云氏一族已经迅速的清醒过来,有人立马便站了起来,明显是不打算承认这遗旨的真实性了。
“李大人这是在质疑大轩历代先皇以遗旨立新君的必要性吗?还是单纯的不能接受三皇子为君?我等臣子本应当为君分忧,自古就有君令如山之话,先皇既然立旨传位三皇子,那么做臣子的就应当遵旨而行才叫为臣之道。”三皇子自然也有拥立者,虽然这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但是他们也不是吃干饭的。
谁又敢质疑轩辕家世代的明君?那李大人不知如何应答也不敢应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