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修改前的文里,出了一个大BUG,实在不好意思。无借口道歉,特此修改)
张四维究竟是何人,竟引得萧大学士差点把口中的茶叶水也给喷了出来。
张四维,字凤磐,山西蒲州人。张家和王崇古家一样,都是盐商世家。嘉靖四十二年的张四维,正如萧墨轩所听到的一样,只是一个詹士府里的右春坊右中元,才是正五品的官。
可是在历史上的张四维,却也算是大名鼎鼎,因为他是继张居正之后任内阁首辅之人。
张居正和张四维的私交到底如何,倒是不大容易去考证。但是历史上的张四维,是由张居正举荐入的内阁。在张居正任职内阁首辅期间,也鼎力支持了张居正所推行的改革,整个是一个张居正手下的得力干将。
可偏偏又是这个张四维,又在张居正死后帮着万历皇帝拟出了“张居正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的罪名,并因此而导致张家被抄家,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张居正本人更是惨遭掘坟鞭尸之祸。
敬修自缢前留下遗书一封,除了发出“虽陈百喙,究莫择夫讥谗,惟誓一死,以电鸣其冤郁。”的悲鸣外,更是喝出“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的怒斥。
兴许张四维力主清算张居正,是因为被损害了利益的各大世族给他的压力太大。但是最后造成把逝去的张居正也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却是萧墨轩所极为不齿的,只想一下,也觉得心里冰寒一片。
历史上的张居正是改革派,眼下的萧墨轩也是,虽然张居正的改革是以重新分配利益为原则,和萧墨轩打算的利益转移所大为不同。但是说到底,都是离不开一个“变”字。既然要变,自然多少要打破一些原来的平衡。
而历史上的改革家们最怕的人,就是张四维这样的“后发清算派”。这样的人,比起严嵩和徐阶来,还要更可怕的多。
更何况,倒在这位张四维老兄手下的,可不止是一个死了都不安宁的张居正。和张家一起倒下的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太监,那个太监叫冯保。这算来算去的,都是萧墨轩身边的,萧大学士也是越算越不舒服。
碍着王崇古在场,萧墨轩自然也不好把心里头的心思露出来,倒是把《管子.牧民》里的那句“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搬了出来,大大夸奖了张四维一回。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那么是不是四维姓张了,那么国家就好了?不,萧大学士可不会这么想。四维不一定姓张,但是如果四维“不张”了,约莫国家也就完了。
若要提起变法,那么这几个人却是不得不说的,这几个人就是:商鞅,王莽,王安石和张居正。后来还有个梁启超和康有为,但是这两位做的事情却是不大符合历史潮流,所以自动过滤一下。
上头那四位“大改革家”,若想要在“变法”外再说出点什么共同点来,那么约莫也就只有都没得到了好下场。
而这四场变法中,唯一获得成功的,也只有“商鞅变法”一个。但是虽然商鞅变法成功,却也没能逃得过一个车裂的结果,算起来比后面几个还惨。
其实究起变法失败的原因,若是细心点,就可以看出。变法之败不在变法,而是败于“变而返之”。
绝大部分变法者,是不可能会有萧墨轩这样的眼光和预见的,可以想出很多“古怪”的念头来改变。所以,他们的变法自然是要改变一些原来的平衡,损害一些贵族和世家利益。总之,就是很得罪人。
得罪了人,自然会有人出来反对。变法者得势或是在世时,兴许还好,可是一旦失势,那些被伤了皮肉的人就要出来翻天。同样,如果变法者优柔寡断,左右失衡,也会有同样的结果。
事实上,四次变法中,唯一一次成功的“商鞅变法”,也正是因为商鞅死,而秦惠王
“不易其法”,最终才成就了大秦的伟业。
“王莽新政”败于政令左右摇摆,最后反是落得两边不讨好;“王安石变法”毁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