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第二十章、福熙郡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日子足足安分了大半个月。楚芳泽的伤也已经好了大半,伤口不再渗血,她已经可以下床随意走动了。

    尚文阁中。

    西墙做成了内嵌的书架,书槅大小不一,却又错落有致;满墙满壁皆是古今圣贤之书,其中不乏旷世古籍和名家珍藏。朱沐峰正负手立于书架前,举卷阅读。墙角处不乏香鼎、花瓶等日常摆设。楚芳泽正坐在北墙的长桌前,写写画画。

    立秋时节刚过,空气不再那么闷热。偶有一丝风来,尚文阁的窗畔,纱帘轻起,更显得室内幽静清雅,就连空气都是均匀的、温暖的。墙角的鼎炉中飘出淡淡的龙脑香,楚芳泽清晰地记得,那是朱沐峰每次靠近她时,衣服上氤氲的独有的香气,令人感到无比亲切和舒适。

    朱沐峰亦能感受到桌案前楚芳泽的气息,平静、优雅、温和、内敛;他再不是一个人在这间书房中苦心孤诣,他甚至贪心地想,若是总有一个人能够与他“日出共读,日暮同欢”该有多好。

    睿王爷仿佛忍受了太多年的孤独,这么多年他好不容易筑立起来的冰冷,就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他太想要这份温暖永久地延续下去,以至于连呼吸都有些小心翼翼。

    就这样,两个人虽然没说什么,但是都觉得这一刻无比珍贵。

    能跟一个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人一起读书,即使什么也不说,就这样静静地感受着彼此的气息,就会觉得很简单、很温暖。或许就是因为太简单,所以太难得;这片刻的宁静,也会带给人无限的幸福。

    自从知道了楚芳泽的身世后,朱沐峰什么活儿也舍不得让她做,一律都以“她的伤势未愈”为借口,把打扫尚文阁卫生的工作,重新又交给了云生。

    云生和紫莲心知肚明,眼看着王爷和楚姑娘这些日子走得相近,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是为二人高兴的。

    云生乐呵呵地将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朱沐峰和楚芳泽不在书房时,他才进来独自一人开心地忙前忙后。

    早在楚芳泽箭伤刚好的那日,朱沐峰就特批:尚文阁的书她可以随意翻看。

    芳泽与父母隐居山中,好多古书的珍藏版,还有一些民间绝版的书籍,她平日里很难看到,得到朱沐峰的特许她很高兴。但是令她最高兴的,还是这些书上多半都留有朱沐峰的批注,她可以从书中看到,她的峰哥哥这些年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

    在许久的安静过后,朱沐峰看书看得有些累了。这一上午的功夫,他时不时地瞟向楚芳泽,她好像一直在写写画画,不知道在画些什么。

    朱沐峰走到长桌前,打算去看个究竟。楚芳泽竟然瞬间变得像小孩一样,她反应极快地用手凌空盖住纸张,羞得脸颊绯红,一点儿没有往日飘飘欲仙的样子,可爱得像个小女孩。

    朱沐峰坏坏地扒开她的手,瞬间嘴角便乐开了花。楚芳泽竟然借着,他侧身对着她看书的位置和举着书本几乎不动的站姿,把他当成了模特,作画一幅,惟妙惟肖。就只剩下没有落款。

    芳泽眨着大眼睛,嬉笑着看向桌案前无比亲切的男子。

    朱沐峰把画拿起来看了又看,装模作样地赞道:“嗯,小姐的画工不错,画上的公子也很帅。很好,本王喜欢!”

    楚芳泽被他的样子逗乐了,他捉着楚芳泽的手,拿起桌案上的私印就要落款。就在那枚玉印快要落下时,楚芳泽突然古怪地问道:“这画是我作的,为什么要盖你的章啊?”

    “小姐在我的桌子上作画,画中的人是本王,当然要盖本王的章!”他说完大手轻轻用力,压着芳泽纤白细嫩的小手,盖下章去。

    楚芳泽如孩子一般开心地笑着。她也知道这些日子朱沐峰带她很是不同,温柔又亲近;她以为大概真的如朱沐峰所说,他只是感激她那日孤身引开刺客为他解围吧?并没有多想。

    她怎么也想不到,朱沐峰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世。

    两个人似近非近,似远非远的欢乐时光,总是难得。朱沐峰很想贪心地留住这一刻,但是他心里隐隐地有一种感觉,这样消停的日子恐怕过不了多久了——因为福熙郡主快要回来了。

    虽然现在他跟楚芳泽只是走得近了些,还不是什么关系;但是不知为何,朱沐峰琢磨着,这件事他想跟她知会一声。

    朱沐峰想了想,温柔地开口道:“芳泽,福熙郡主最近可能是要回来了。”

    芳泽看着他忽然一本正经的脸色,不明所以地问道:“福熙郡主?她是谁呀?她

    从哪儿回来?有什么不好的吗?”

    “……没什么不好……”后面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就连朱沐峰自己也说不清楚。

    福熙郡主正值碧玉年华,比朱沐峰小了六岁。

    说来这位郡主的来头可大着呢!她原名叫“赵曦儿”,是上一任辅宰赵丞相的独女,她的郡主之位可是东明帝亲赐的。

    早在十三年前。赵丞相为了稳固新朝的朝纲,提出变法革新的政策,深得东明帝信任。可惜变法之策是要驱逐旧朝的病制,会削弱朝中多半门阀士族手中的势力,一时之间朝中流言四起,矛头直指丞相。然而赵丞相不畏人言,坚持革新,终被门阀所害;赵夫人痛心疾首,当即病倒,不久也跟着去了。夫妻二人只留下郡主一根独苗,令人怜惜。

    赵丞相生前,有读书过目不忘之能。他虽为文官却丝毫没有酸腐之气,一直主张文官武做,雷厉风行,叱咤朝野;多次在天灾之年挺身而出,修堤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