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1章 礼乐还是礼法?八大真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他这八位弟子,每一个都是鼎鼎有名。

    门下“两子”,韩非子,公孙尼子,都被冠以“子”了。

    门下“两家”,诗家毛亨,政治外交家陆贾。

    门下“两相”,秦相李斯,汉相张苍。

    门下“两帝师”,楚元王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

    荀夫子此般作为,被关外的六国诸子彻底视为背叛,不仅是对六国立场的背叛,更是对儒家的背叛。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说来太话长了,就省略掉秦国先祖的筚路蓝缕的奋斗过程,只讲结果。

    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前的最后五十年内,函谷关内(秦国)一直活跃着法家和纵横家。

    而在关外的六国诸子百家则聚集在稷下学宫。

    自商君以后,稷下就一直是与秦国对峙的精神世界支柱。

    而儒家大宗师荀夫子,则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也就是精神世界的老大。

    如今稷下学宫的老大去了秦国,对于六国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当初爱的有多浓,现在恨得就有多深。

    然而,不论天下人怎么谩骂,也阻止不了荀夫子的向道之心。

    荀夫子在几十年前曾经来过咸阳,可惜当时昭襄王没有认可他的主张。而在当时他的主张也没有后来那么成熟,也还没有开始着书立说。再加上当时秦国的环境和氛围,也容忍不了除了法家和纵横家的其他学派。荀夫子心灰意冷之后,便去了楚国,被平原君聘为兰陵县令,在兰陵那些年,荀夫子才有精力开始着书立说,整理思想。

    荀夫子前期一直崇拜孔子的礼乐制度,也察觉到了孟子学说中存在的缺陷。渐渐的,他也看到了儒家的发展已经走入胡同。他知道,如果不走出新的路来,不能跟上世道的发展,儒家会没。这是把自己视为孔子接班人的荀夫子,接受不了的结果。

    而更加关键的是,在这个时期,各国都在发生战争,死亡超过十万以上的战争年年都有,死亡超过几十万的也有好几次。这种超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更是让荀夫子内心焦虑,迫使他开始想方设法的寻找人道出路。

    荀夫子想要找的,是一条不再那么冰冷残酷、功利至上,又能符合实际、被统治者能够接受的人文之道。

    后来的岁月里。

    荀夫子一直默默地、冷静地观察天下七国,其中秦国最强,而且越来越强,荀夫子注意到了秦国的底色,那就是法制。

    他不再固守儒家经义,他开始学习诸子百家,开始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批评墨家不切实际而又吸收其兼爱思想,批评道家一意玄修而又吸收其朴素唯物主义,批评黄老学派清谈务虚却又吸收其经济思想……

    他开始极高明而道中庸,实事求是,宏阔兼容。

    从此,荀夫子放弃了他坚持许久的礼乐制度,开始着手绘制一个崭新的制度蓝图,这个新的制度,即将影响后世几千年。

    它便是——礼法制度。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始于荀夫子,发展于他的弟子,繁华于后世每一个治国之人。他才是真正主导了中华几千年文化的那一位。

    自此,放眼天下,荀夫子成了学问最高,思想最先进的那个人。所有人都尊他为师,但又不想靠得太近,因为这个人太强,也太可怕了,谁也不知道他会做什么,他会说什么。

    当想到,这样一个人,可能会说你不好,那还不如没有这个人。既然没有人敢真的除掉他,那就无视他,供起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个世上,没有人喜欢听真话。

    如果有人说他就喜欢听真话,别怀疑,他要么在说谎话,要么搞错了真话和好话。

    真话是,你会死。

    这你肯定不爱听。

    好话是,别说死,不吉利,开心又一天。

    好话,肯定爱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