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2章 叔梁纥力托悬门,鲁军能否逆境取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晋悼公听说郑国已经归顺楚国,就问大臣们:“现在陈国和郑国都叛变了,我们应该先攻打哪一个?”荀罃回答说:“陈国地处偏远,对于成败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郑国是中原的核心,历来都是雄图霸业的国家,我们一定要先征服郑国。宁可输掉十个陈国,也不能失去一个郑国。”韩厥说:“子羽(荀罃的字)见识清晰,决断果断,能够征服郑国的人一定是他,我已老迈,智力已经衰退,希望将中军的权力让给他。”晋悼公没有答应韩厥的请求,但韩厥坚决请求,最后悼公同意了。韩厥辞去职务,把中军元帅的职位让给了荀罃。荀罃率领大军攻打郑国,军队到达虎牢时,郑国人请求结盟,荀罃同意了。等到晋军撤退时,楚共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重新夺回了成城并返回。

    悼公非常生气,询问各位大夫:“郑国人反复无常,军队到来就顺从,军队撤退就背叛,现在想要让他们坚定地依附我们,应该采用什么策略?”荀罃献上计策说:“晋国之所以不能使郑国归顺,是因为楚人争夺得很厉害。现在想要使郑国归顺,必须先削弱楚国。想要削弱楚国,就必须采用以逸待劳的策略。”悼公说:“什么叫以逸待劳的策略?”荀罃回答说:“军队不能经常出动,经常出动就会疲惫;诸侯不能经常让他们辛勤劳动,否则他们会产生怨气。内部疲惫,外部有怨气,用这种状态去对抗楚国,我看不到我们能胜利。我建议调动全部军队,分为三部分,各国的军队也分派搭配。每次只出动一支军队,轮流进出,楚军前进我们就后退,楚军后退我们就前进,用我们的一支军队去牵制楚国的全部军队。他们想打仗找不到对手,想休息又得不到,我们没有暴尸荒野的凶险,他们却有长途跋涉的辛苦。我们能迅速行动,他们却不能迅速赶到。这样,楚军就会疲惫,郑国也会变得坚定。”悼公说:“这个计策非常好!”于是命令荀罃在曲梁整顿军队,将四军分为三部分,确定轮流出动的制度。荀罃登上高台发布命令,高台上竖起了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面写着“中军元帅智”。他本来是荀家的人,为什么却写“智”字呢?因为荀罃和荀偃是叔侄关系,都是大将,军队里如果有相同的姓氏,会让人觉得没有区别。荀首曾在智地担任过采邑的官职,而荀偃的父亲荀庚在晋国担任三行将军时,曾经担任过中行将军,因此他们用“智氏”和“中行氏”来区分。从那时起,荀罃被称为智罃,荀偃被称为中行偃,这样军队中的名称和称号就不会混乱了。这些都是荀罃制定的规章制度。在祭坛下分别设立了三个军队:第一军,上军元帅是荀偃,副将是韩起,鲁、曹、邾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副将是范匄负责接应;第二军,下军元帅是栾黡,副将是士鲂,齐、滕、薛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上大夫魏颉负责接应;第三军,新军元帅是赵武,副将是魏相,宋、卫、郳三个国家派兵支援,中军的下大夫荀会负责接应。

    荀罃发布命令:第一次出征由上军负责,第二次出征由下军负责,第三次出征由新军负责。中军的士兵和将领会轮流担任接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会不断重复。但是,如果我们成功达成盟约,就算是有功了,绝不允许与楚国的军队交战。公子杨干是悼公的同母弟,只有十九岁,刚刚被任命为新的中军戎御职务。他年轻气盛,没有经历过战场的考验。听说荀罃在治军并准备攻打郑国,他激动地准备好了自己的武器,迫不及待地想要单独承担一支军队的任务,开始与敌人厮杀。然而荀罃并没有安排他,这让他心中的锐气无法压抑,最终他请求担任先锋,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智?说:“我今天分派军队的策略,主要是快速进攻,快速撤退,不以战胜为目的。人员安排已经确定,虽然小将军你很勇敢,但并没有合适的位置给你。”杨干坚持要求自己上前线。荀罃说:“既然小将军坚持,那就放在荀大夫的部队里,负责接应新军。”杨干又说:“新军被安排在第三次出征,我等不及了,请求安排在第一军的部队里。”智罃没有答应。杨干依仗自己是晋侯的亲弟弟,直接带领自己的部队,独立组成一队,排在中军副将范匄的后面。司马魏绛接到命令整顿队伍,看到杨干越过自己的位置排列,就鸣鼓向大家宣布说:“杨干违反将令,打乱了队伍的序列,按照军法应当斩首。但是考虑到他是晋侯的亲弟弟,现在我将让他的御仆代替受罚,以此来严肃军纪。”于是下令军官抓住那个驾车的人斩首示众,将头颅悬挂在祭坛下,军队中顿时秩序井然。杨干一直骄横自大,不知道军法为何物。看到那个驾车的人被斩首,他吓得魂飞魄散,又害怕又羞愧又恼怒。于是他立刻驾车冲出军营,直接跑到晋悼公面前,哭着磕头,控诉魏绛如此欺负人,他已无颜再见其他将领。悼公非常爱护自己的弟弟,因此没有时间详细了解杨干和魏绛之间的事情,他突然大怒地说:“魏绛侮辱了我的弟弟,就是侮辱了我。我一定要杀了魏绛,不能纵容他!”于是他召集了中军尉的副官羊舌职,让他去抓魏绛。羊舌职进入宫中后见到悼公,说:“魏绛是一个有志节的人,有事情他不会回避困难,犯了错误也不会逃避惩罚。军事任务完成之后,他一定会来自己谢罪,不需要我去抓他。”不久,魏绛果然来到宫中,右手拿着剑,左手拿着书,准备进宫向晋悼公请罪。到了午门,他听说晋悼公已经派人要去抓他,于是他把书交给了仆人,让他代为申奏,自己准备自杀。就在这时,两位官员气喘吁吁地跑来,他们是下军副将士鲂和主候大夫张老。羊舌职看到魏绛欲自杀,赶紧夺下他的剑,说:“我们听说司马魏绛来了朝廷,必定是因为杨干的事情,所以我们急忙赶来,想要向主公禀报情况。不知道司马魏绛为什么想要轻生呢?”魏绛随后解释说晋侯召唤羊舌大夫的意图。两个人说:“这是国家公事,司马奉行法令公正无私,何必要自己伤害自己?不需要让魏绛写信,我们愿意替他向主公启奏。”于是三人一同来到宫门,士鲂和张老先进去,请求拜见悼公,呈上了魏绛的信。悼公看了一下魏绛的书信,简单地说:“你不认为我这个臣子不肖,却让我担任中军司马职务。我听说三个军队的命运都取决于元帅,而元帅的权力则在于他的命令。如果命令不被遵守,或者指示不被执行,那么就会像河曲战役一样无功而返,或者像邲城战役一样失败。我处置了不遵守命令的人,这是尽我中军司马的职责。我知道我的行为有悖于晋侯的亲戚关系,罪当万死!请将剑伏在你的身边,以明晋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