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008节 灵帝刘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后世史学家经常抹黑灵帝刘宏说其如何如何昏庸。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应该也知道有时候皇帝也是身不由己。汉代的查、举制度运行百年。这滋生了很多沽名钓誉之徒。世家大族为了举荐家族子弟为官。往往从很早就开始布局养望。灵帝听政早期并无实权,常常能看到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相互吹捧。

    这种伎俩骗得了贫民百姓怎么瞒得过环海沉浮多年的宦官们。他们在背后把其中门道对灵帝点破。灵帝当然是气的牙根直痒。可是,有毫无办法。当年“狗官”事件。灵帝刘宏难道真的是无心戏言吗?不是。他只是拿此事在朝堂上羞辱一下士族而已。这也是一种反击,玛德,不能拿你们怎么样骂骂你们我也出口气。

    宦官与士大夫争斗。灵帝一次又一次实施党锢。为什么灵帝屡屡偏袒宦官,杀起这些所谓名仕毫不手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这就是灵帝对士大夫阶层普遍不信任的表现。听政早期,灵帝刘宏坐在朝堂上都是以一个观众的心态看着朝中争斗的过程。直到灵帝慢慢掌握住朝堂的实权,他才有一个看客变成一名参赛选手。

    灵帝儒学造诣一般。诗词歌赋和书法倒是颇有水准。灵帝写过很多词赋流于后世。书法据说也堪称一绝。灵帝觉得这也算是种文采。于是,便组织过很多同道中人一起研习。光和元年(178年)二月,刘宏下诏设置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实际上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而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从这里出来的学生都被分配到各级官府担任官吏,有些人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等职位,甚至还有封侯赐爵的人,而士大夫们都耻与为伍。

    当时的儒生抵制鸿都门学也是情有可原:苦心钻研儒学的人却没有前途,那些研究“旁门左道”的人反而能够飞黄腾达,儒生们的心理自然不平衡。当然,出自鸿都门学的两位大红人郄俭(擅长辞赋)、梁鹄(擅长书法)也确实缺乏执政能力,也难怪儒生们瞧不起他们了。

    别说灵帝这个爱好对后世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唐、宋取士多看中此道。闻名的唐宋八大家。江南四大才子都擅长这些。不过,词赋相比策论而言对于治国是种倒退。擅长策论者多谋。不管是哪种策论,不管是借鉴别人的。还是,提出自己的主张。起码还是在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而诗词歌赋,解决不了任何社会问题。就连锻炼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也无益。

    其实,不管是信任宦官还是重用外戚,不管是提拔“鸿学”还是任人唯亲。灵帝刘宏只是在想办法稳固自己的权势。对,没错。皇帝也需要稳固权势。

    有人说灵帝贪财好色、卖官卖爵。我们先说好色。世上有那个男人不好色?孔子曰“食色性也”就是说爱美是人类的本性。灵帝继位时被安排娶宋氏为皇后。宋氏也出身世家。长得却很一般。这样的婚姻想必就算是普通人也不会喜欢。灵帝在宫女中宠信美貌宫娥,那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就算是后世很多穿越梦想不也是后宫粉黛三千。

    再聊聊灵帝贪财。灵帝登基以前是个什么身份?乡侯。最低一等侯爵。那生活条件比一般土财主都差。在灵帝继位以后,并没有取得国家大权。在母亲董太后和宦官的影响下对钱财比较看重也是人之常情。人嘛。总的有点追求不是。既然拿不到权想办法搞点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习惯啊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当时大汉司农掌管国家钱赋。这些钱是国家的。灵帝想用也很难要得到。没办法灵帝只有搞自己的小金库。也就是西园。请记住西园本身并非是为玩乐而舍。而是灵帝的私人金库。灵帝经常去西园数钱玩。没办法穷的只剩钱了。数着数着就开始规划这些钱怎么花出去。于是,修建宫阙、分赏宫娥这些都是免不了的。

    有人说灵帝在这方面花兹巨费。那是对灵帝的污蔑。灵帝曾经修建过一所塔楼想要登上去看看风景。结果被宦官们给集体拦住。他们指使老宦官尚但说:“天子无高台榭,高台榭,则下畔之。”意思是什么?就是天子不能登太高。否则天下百姓容易反叛。宦官们为什么不让灵帝登高?真是原因是宦官们各自修建的宅院都很高大华丽。要比灵帝修的还好还漂亮。他们不敢让灵帝看到。你说灵帝在这方面的花费到底多不多?

    已颜文的标准看灵帝那园子也就是乡下土鳖的级别。要是灵帝刘宏有机会到颜文的宅院看一下。估计的气的吐血三升。好吧。最后我们来看看灵帝买官的事。汉朝买官并不是始于灵帝。其实,早在先秦时期。秦朝就卖过官。也没听说秦朝时因为卖官而亡。汉朝买官鬻爵始于惠帝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89年。那就是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那灵帝时期为什么卖官会发展成公开化和常态化呢?这和灵帝时期的国家财政问题不无关系。首先,是战乱频发。168-183年年间,东汉政府对内及对外军事行动共计发生大规模军事行动二十次。其中,鲜卑骚扰幽州、并州、凉州等地一共十五次。东汉政府主动出击鲜卑,结果大败一次。凉州羌乱,从168.1-169.7,历时两年由段颎平定。扬州会稽许生叛乱,从172.11-174.11,历时三年由臧旻平定。交州乌浒蛮叛乱,从178.1-181.4,历时四年由朱儁平定。益州巴郡板楯蛮,从179.10-182.7,历时四年由曹谦平定。

    其次,是天灾、瘟疫私掠。168-183年间,全国发生大规模的天灾合计十三次。瘟疫:四次。水灾:三次。旱灾:四次。虫灾:两次。这些都是规模较大的灾害。小一些的可以说不计其数。这样的情况下国库花销那真是如流水一般。而贪官污吏在这上面贪腐喝血。国库负担就更重了。

    而东汉糟糕的金融政策,使得货币严重贬值。尽管国家年年加税,增发新货币。可是,其货币贬值的速度远远超乎大汉政府的预料。国库赋税表面上越来越高。可实际购买力却越来越低。这也就是为什么粮币能大行其道获得世家和百姓的认可。因为粮币不贬值啊。这一度把灵帝和一些忠心的大臣头发都急白了。

    后来灵帝终于下定决心进行税赋改革。不收铜钱而折算成粮食收。然后,拿到粮食银行去换成粮币使用。此事灵帝和董太后、张让三人在西园还大哭了一场。皇帝做到这份上还真是悲哀。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