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笑了笑。
吴质淡然自若地和曹昂对视一眼,来到了自己的席间。
过了一会,曹洪身穿一身轻袍缓带,头带鹊尾冠来到了厅堂,诸人纷纷起身,包括曹昂在内,曹洪和众人打了招呼后立即招呼他们入座,宴席随即开始,曹洪举杯劝酒三巡之后笑道:“这次曹公拍我来济阴,就是要让疏于管理的各县重新置官员,上赋税,按我朝之律法管理,行王道,施仁政,定陶乃是济阴郡治所,也是我第一个巡查的地方,虽然郡中官员不齐整,但是百姓尚算安居乐业,伯凯的吴家那是功不可没,我必然会上书给曹公,论功行赏。”
吴孟连忙称谢,同时瞥了一眼吴质,看到幼子在向他递眼色,随即离席来到厅堂中间,取出一本账簿说道:“自初平元年腊月将军出去定陶恶霸李家之后,草民就斗胆开始向百姓们征收赋税,此乃自初平元年十二月始到如今初平三年二月终一共十四个月的赋税,都是按照我朝之律法征收的,请将军过目,如今税钱正放在县府的仓库之中。”
曹洪对身边侍卫挥了挥手,那侍卫立上前从吴孟手中拿走账簿,放到了曹洪面前,看也没看,放倒了作案的一角,含笑对吴孟说道:“伯凯请回座。”
吴孟答应一声,回到席间,曹洪立即哈哈大笑起来:“伯凯真是用心良苦,这事做得好!诸君可知这叫什么?”
席间众人面面相窥,却不懂曹洪要说什么,只见曹洪一拍桌子笑道:“这叫官民合作啊!像伯凯这等良民,下为百姓安居戮力,上位朝廷赋税奔走,这等苦心真是天地可鉴,这等人才如果要是埋没,我们真是妄为汉臣!”
说完自己干了一杯酒,众人随着也喝了一杯,古代的官场和现代一样,领导喝酒,部下就得跟上,曹洪随即指着吴孟的长子说道:“伯莱!日后你就是这定陶县令!”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吴孟说道:“将军,犬子年仅18,还没有举孝廉。”
按照汉律,男子要当官必须要经过选拔,最普遍的就是察举制之一的举孝廉之法,所谓举孝廉,就是一个郡每年选出一个德行很好的人推荐给朝廷,不要以为举孝廉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个户籍二十万人口的郡一年只能举一人,不足二十万的小郡二年举一人,十万下则三年举一人。对少数民族地区则加以优待,十万以上的岁举一人。
这种几率是很小的,而曹操,曹洪都得举孝廉,那是因为他们家族背景深厚罢了,除了举孝廉之外,还有一种更牛的察举制叫做举茂才,这个是要求三公,九卿之类的朝中大员每年举荐一个才学过人之辈,因为三公加九卿之类朝中大员很少,所以茂才的数量也很少,正因为如此,茂才的分量更重。
这种察举制的后果就是让官员之间相互举荐自家子弟,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了朝廷官员家族化,比如杨家和袁家的四世三公就是典型的代表,甚至曹洪所在的曹家,也是代表。不过这种察举制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在早起,这种注重道德修养的选拔方法让汉朝的士子争相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为我中华名族奠定了礼仪之邦的基础。
吴孟的儿子没有举孝廉,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他这种地方小地主是无法之道太多官场的游戏规则的,汉朝出了察举制之外还有一种制度,叫做征辟制,那就大官征用别人来当官,这种办法就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庸才还是蠢才了,这种制度更让那种世代为官的门阀有了发展的机会,试想一个太尉司徒之类的他一口气征用的全是他的门生,用不了几年,天下官员中他的门生故吏就多不胜数了。
袁家和杨家出国好几个三公,所以他们的门生故吏可以说是遍布天下,比起曹操这个爷爷才开始发迹的人来说,袁绍和袁术的根基不知好了多少倍。
如今曹洪要吴孟的儿子做县令自然是要用征辟制,只听他笑道:“何用举孝廉,明日我就传书给曹公,让曹公征用令郎飞定陶代县令,至于伯凯你嘛....儿子做县令,你就得做太守了,明日起,你就是济阴太守!”
‘啪’一向自诩事事皆能掌握的吴质让曹洪出乎意料的封赏打晕了,筷子掉到了地上,吴孟和另外几个儿子都长大了嘴,呆呆地看着曹洪。
但是曹昂,潘璋,史阿三人却习以为常,对于百战百胜的曹洪来说,做出什么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这事三人跟随曹洪转念经年后得出的道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