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天阳光很猛很暖和,晚上切冷了很多,早上起来地上还出现了霜,岛上白茫茫一片,照这样下去岛上搞不好还会下雪!想到自己种的辣椒谷物会冻死,李诚就坐不住了,得想点办法才行。
陈心怡提了个建议,以前吃的反季节蔬菜就是在温室大棚里栽种的,在这里应该也可以效仿。大家都觉这方法可行,现在倒不用搞得那么专业,菜地都是一垅一垅的,在土垅周用树桩围成一圈,树桩之间用枝叶填充满,再用麦草和枝叶编成长方形的盖子,温度低的时候把菜地盖起来,白天太阳出来了再把盖子揭开。
温室大棚解决了,蔬菜吃了一茬又一茬,谷物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李诚用镰刀把各种谷物收割了在晒场上共打了四百来斤谷子。种谷物的地很宽广,像菜地一样搭棚不大现实,现在气候变化很快,谷物种下去都不知道能不能发芽,只能把谷种保存好再等待时机了。
谷子不能直接吃,还得把这些谷子整成米粒才行。这里没有打米机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椿米。李诚选了一块带凹形的石头,用铁钉将凹坑钻得更深更宽些,里面放入谷子。捣米的工具成了难题,铁锤有一个,但是面积小重量大,敲打石头还行,打谷子就有点不划算了,一锤子下去,谷皮倒是脱落了,米粒也成了粉末。他想了一个办法,砍了一截木头,半米长直径约20CM,木头一头挖空把大铁锤镶嵌进去,捣米的重力够了,米粒也不会碎得历害。铁锤的柄做长些搁在一块石头上,用脚踩长柄,铁锤带着木头冲锤着谷物,不一会谷物就脱掉了壳。
再用细竹片编了一个圆形大簸箕,将米粒谷壳一起放在簸箕上面,一遍又一遍扇动将壳分离出来。这是纯手工操作,人很累,每次分离出来的米粒也非常少。为了吃上粮食辛苦一点也值得的。米料非常小分离出来后只有200多斤。
天气越来越寒冷,昼夜温差也越来越大,晚上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痛,记忆中台湾的冬天好像没有这么冷过。为了准备过冬的粮食,李诚把番薯也挖了出来。料理这片番薯地不像菜地那么费劲,只不过淋点粪水除下草而巳,结果却让人惊喜不巳,种出来的番薯个头大数量多,一垅地的产量比得上那片谷物了。以前街上卖的烤番薯贵得离谱,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小米加番薯日子就好过多了。番薯藤蔓都没有浪费,当作青菜炒着吃。
做晚饭的时候李诚把番薯加进米里一起煮,开锅以后香得几个人口水真滴。好久没有吃粮食了,每人吃了三碗才作罢,可可还把那番薯锅巴当宵夜留着。
晚饭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雨水冰凉刺骨,呼吸的时候口鼻冒出的白气像《西游记》里的妖怪在作法。李诚小时候跟着奶奶回老家湖南遇到过下雪,那寒风和冰雪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和现在比较也冷不到哪儿去。这岛如果不移动的话都快到雨季了,现在这光景可以肯定离北极巳不远了。
第二天一早李诚到了右侧山顶,放眼望去眼前浓雾紧锁海面,什么也看不到。到中午时分雾消散些后,远处黑影幢幢,应该是一片海岛,不知有没有人居住。过两天观看还是这个距离,荒岛可能被大陆架挡住不能往前移动了。
黄恩东把木船划走后李诚重做了一个小木船,现在是个好机会,四人穿上厚厚的衣服,划船到附近的岛上看看能不能找不到人,如果当地人有返回大陆的交通工具,他们就得救了。最先到达的岛不大,上面根本就没有人迹,除了一些植被外都看不到一个活物。四人又辗转了好几个岛,在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岛上看到一个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可能被遗弃太久了,里面满是灰尘和蜘蛛网。
三女在外面等,李诚破门而入,里面的家什一触既倒,待到进到屋里,除了木墙边一张木卓外,再没有一件完整的像样的家俱了。桌子靠墙边的两条腿都快烂掉了,可能刚才的动静有点大,再也支撑不住,歪斜着轰然倒地。桌子上原放着一个边缘都巳腐烂的笔记本,卓子倒后笔记本也摔成了一块豆腐。本子中间有些发黄的纸上隐约能看到一些字迹,上面的字应该是原来的主人手写的,文字不是日文也不是英文,几个人都不清楚写的是什么,看来这是到了俄罗斯最北方的海岛了。
费了这么大劲还是有收获的,总算知道了目前的大体位置。不过,对几个习惯了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