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9章 依样画葫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先别急着杠,也别戏说顾云来突然变成了粉红色。喊一句国家利益至上,就好像触动了万千敏感神经一样。

    结合实际情况,这种选择当然是最合适也最有必要的。顾云来所追求的是政绩和升迁之道,而非利益。真有一个古墓,上交给国家。借助党媒宣传,给十里镇附上一层文化色彩。那么,顾云来便可以借机在经济战线上大作文章了。

    如果后续开发得当,真有什么历史古迹,那十里镇等于是发了。现在随便一个什么伟人路过的破窑洞,都能成为旅游景点。我泱泱中华五千年,哪里没有历史的足迹呢。

    所以从十里镇发掘出古迹是很有可能的。虽然县志遗失,具体的所在语焉不详,多数留存于民间传闻。政府也不可能因为几句民间传闻东挖一块西挖一块,很多的古迹,都是在工程建设中无意发掘出来的。

    那时候,全国都在大力搞建设,根本无暇这种人文历史的开发。正好是在那个时期,挖掘出许多震惊世界的发现。

    就因为各地都在搞建设,这样的几率自然就大了。

    现在社会发展趋于平稳,基础建设转为城市建设。如果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是不会轻易进行什么考古挖掘的。

    考古挖掘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证明一个民族缺失的历史。现在考古发掘已经可以将确切的历史追溯到商周时期,后续的发掘很难再超过这个年限。

    依顾云来个人的民族情感而言,这足以证明中华文明的存在,使中国可以堂堂正正的以历史文明古国自居。后续的任何发现,都只能是锦上添花,真正的意外之喜。

    要塑造民族自信,已经不再需要依靠历史,而是未来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的发展。所以,如果一味再进行这种挖掘而不惜劳民伤财的话,那只能是本末倒置了。

    关于秦皇墓的所在一直众说纷纭,为何不见政府有什么大规模的挖掘行动呢?人们自然是对秦皇墓的全貌无比神往,但在现阶段,单纯满足好奇心已经不是必要生活因素。就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也不具备开掘的条件。如非必要,尽量不要主动开掘。

    这些当然都只是顾云来的个人看法和一家之言,总之他觉得,发现一个古墓自然是好事情,但也没有必要刻意为之。

    考虑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气,即使发现了,也不宜贸然开掘。当作是搞工程建设,意外发现,是最好的处理手段了。

    当然了,这地方肯定不是秦皇墓。既没有确定的地点和文献的支持,也没有圈禁起来。想做些好事盖学校的想法,顾云来还先要试探一下当地居民的口风。

    他给镇城建局打了电话,让他们把这个消息张贴出去。措辞要得当,委托的是大学毕业的副局长。他在城建局也好多年没做过什么正事了,对此那是非常重视。

    熬了一个通宵赶出去,第二天一大早就来电话念于顾云来听。

    你直接把它做成文档,发到我的邮箱里不就行了么?搞得这么麻烦。

    副局长说他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非要念出来才算。他来镇城建局已经五年了,从来都没有搞过什么建设性的工作啊!

    他这副样儿,似乎是怪可怜的,顾云来就让他念出来了。

    听完之后,觉得没什么不妥就让他张贴出去。有一点很重要的要加上:广泛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

    毕竟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与他们的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的。

    另外,光是张贴的手段是不足够的。顾云来还主张在广播中大肆宣扬一番,如果当地居民有意,这施工人员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当然了,该有的待遇是一样都不少的。

    副局长终于确定顾云来真的要来这么一个动作了,而不是单纯的形式主义。但副局长毕竟也是搞城建的出身,清楚这里头的流程。他还是要问顾云来一句:那相关的手续和资金都到位了吗?

    “这不需要你操心。我一个星期之后回来,你只需要带领着城建局,把宣传工作做好就行了。”顾云来说。

    到底是城里来的领导,真有本事。才来几天呀,就有动作了。想想我们在这里待了这么年,居然毫无建树,真的是惭愧……

    “我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