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2.第42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未东来到了扶仙后, 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道奏表,表达自己在接到圣旨后马不停蹄就回来了,半点都不敢拖延, 以后一定忠心效忠陛下。

    第二件事, 就是把写了很久的家信寄出去。

    先国后家, 多么忠心啊。

    为了表达忠心之意,家信特地比奏表晚了两天才发。

    做完这两件事,未东来才把衙门里的人都招过来, 询问他不在的时候有没有出什么事, 城中各家可安稳, 有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等等。

    衙门里的人见到未大人那是相当的亲热每一个被叫到书房相谈的人都恨不能把心肝肠子都掏出来给未大人看一看他们的忠心。

    在未大人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别人肯定是没有他忠心的

    每一个人都这么说。

    至于扶仙有没有出什么事, 那也确实是有的。

    上皇崩后, 全城守国孝,升斗小民倒是都乖乖的,没什么问题, 城中各家也就是死了几个人而已。

    未东来放下茶, 仔细探问“都是怎么死的”

    师爷坐在下首,一个一个回禀“张家, 死了个老太太,是久病之人, 丈夫早早去世, 只有两个已嫁的女儿, 先是依附大女儿过活,后来去了寡妇庙,是死在庙里的。”

    未东来有点惊讶“张家”

    张家是本地著姓, 虽然已经有些败落了。在他到扶仙时,张家还有一个男丁在衙门里任胥吏,也算是累世官宦人家因为胥吏大多是世袭的,父死子继。虽是小官,却也不容小看,因为世袭之职,必定在城中有许多故旧。

    张胥吏的父亲就是刑名师爷。张胥吏是比不过父亲有本事,才屈居胥吏,做一些文书抄写的工作。

    但是不巧,张胥吏四十岁往上的时候突然病了,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他有兄弟姐妹共三人,结果兄弟三个生的全是女儿,唯独一个妹妹生的是个儿子。

    张胥吏就想让外甥接过这个位子。

    衙门上下,包括未东来都没有意见的,毕竟是件小事,何况还要看张家的面子。

    虽然张家只有这一个男丁当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但假如他家还挺有钱的呢胥吏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妹妹的后丈夫不乐意。张家妹妹只生有一子,是前头第一个丈夫的儿子。第一个丈夫死后,她又自己找人嫁了,是个面貌俊秀的浪荡子,不事生产,只会花她的嫁妆钱。

    张胥吏见妹妹也没有再生第二个孩子,对这个妹夫就懒得去管。

    结果现在就是这个后夫不乐意前夫的儿子去当胥吏“得一个好差”。

    后妹夫也没遮掩,明说就是不想说继儿子有好日子过。

    “他平时就不管我叫爹,日渐长大,再当个小官,更不把我这爹放在眼中了”。

    张家妹妹就不太想让儿子去接班了,她想得更多,担心这个儿子回头就不是自己的了,变成张胥吏的了。

    这个外甥小子见此,赌气出去做学徒了,跟师傅签了个长契,讲定学成后要在师傅家干三十五年的活,白干,差不多就是把自己卖了。

    张胥吏本就病着,被这糊涂事气得卧床不起了。

    衙门里的事也不能等他,本来让他外甥接班就是人情,不是必须的。未东来问清缘由后,就让衙门里的人自己推举,推了另一个人来接班。

    到此,张家算是一个衙门里的人都没有了。家中还是有些钱的,生活也并不窘迫。张胥吏的女儿出嫁,也是嫁给了本城另一著姓,家资殷盛。

    这样的人家,竟然让自家的老太太去住寡妇庙,真是太丢人了。虽然跟张胥吏不是一支的,也是同一族的亲人。

    此前并不是没人知道这事,但张家自己的事,外人也不会多嘴。现在老太太死在寡妇庙里了,她的两个女儿就都受责备了,不说人人去骂,城里也是议论纷纷。

    这件事,师爷特意提起就是因为已经引起风言风语了,衙门就不能再坐视了。正好未大人回来了,赶紧问问怎么办。

    未东来叹气“唉,我要是去问一句,这两个女人只怕是都活不成了。她们二人应该也早早成过亲了吧家中有丈夫儿女吧”

    师爷“确实是都成了亲,也都有孩子。”

    未东来才办过年家,不想再杀人,何况这是张家自己的事,他身为本地父母,问是该问,但不能乱问。

    未东来“等我看一看再说。还有别家没有”

    师爷“邵家的一位老爷死了。”

    邵家也曾是本城大姓,但是已经败落了。邵家是做商人的,曾积下巨富。后来邵家老太爷死了以后,邵家的钱就渐渐存不住了。

    未东来“邵家现在应该不剩几个人了吧”

    师爷“此人有一妻一子,父母已逝,无兄弟姐妹。儿子在外求学,妻子别居,他死的时候,身边并没有旁人,只有下人在。”

    未东来头疼起来。

    儿子求学,妻子别居,在没事的时候都可以,但一旦像现在这样,家主死了,儿子不在,妻子也不在,这两个都是要抓回来问罪的。

    索性邵家也没有人了,未东来决断很快“命其子回乡居丧,其妻罚钱五百,看在其已有儿孙的份上,由其子领杖三十,代母受刑。其妻归家,不得再嫁。”

    师爷赶紧写下来。

    未东来“仆人们查问是否有不法,无事可赦。”

    师爷“大人慈悲。”

    未东来“此事本就不与下人相干。有妻有子,还落得无人照管的下场,唉。”

    一直到天交黄昏,这些事也没处理完。

    未东来问得头昏脑胀,一听敲钟了,赶紧催师爷回家,他也回后院去了。

    后院里一派热热闹闹的。

    穿过庭院,再过一道月洞门,就是后院了。

    以前这里只有下人来来去去,现在重新立了规矩,衙门的小吏都只能在月洞门外传话,后面已经不许进了。

    新雇来的下人看到未东来过来,连忙行礼问好“老爷下衙了”

    未东来笑着说“今日夫人做什么事了”

    下人说“给大少爷准备行李呢,还请了裁缝铺子的人来量衣服裁衣服,就是家里没存多少布料。”

    未东来啊呀一声,快步走进去,绕过回廊就是面阔五间的正房。

    楚嫣然、楚颜、未起宁都在这里。还有三个丫头,还有两个女裁缝。

    还有才买来的两个小丫头。

    一屋子的人都忙得没注意到未东来进来了。

    还是楚颜看到,连忙示意未起宁。

    未起宁就喊“父亲来了。”

    两个女裁缝和丫头们才赶紧避开,向未大人问好。

    楚颜和未起宁也向未大人问好。

    未大人一并略过,只对楚嫣然说“是我疏忽了,存的衣料不够多。先暂时做几件应应急,我寻人找去。”

    他考虑过守孝的种种,还准备了许多给妻子和儿子的礼物,但是落到眼前,还是有许多不足。

    未起宁换了书院,就正好是国孝,他去上学的衣服鞋袜就要全都重做。

    楚嫣然和楚颜是从寺里突然到这边来的,家里的东西几乎都没带上,而且扶仙气候不同,此地的风俗也不同,衣饰都不一样,再加上是国孝,没有店铺可以买新的,只能请裁缝来重做。

    未东来给楚嫣然准备的衣服再多,孝服还是不够,他也给妻子准备了一些布料,但是一个人用不了,三个人就不够了。

    楚嫣然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了一家裁缝到家里住着,连三赶四先把家里人的衣服赶出来几身。

    未起宁需要出去见人的衣服。

    楚颜需要居丧的新衣服,还要符合扶仙的气候和风俗。

    未东来听了只说好“夫人思虑周详,极好”

    他再看那两个女裁缝,说“好好服侍夫人和小姐。”

    两个女裁缝连声称是。

    这一家裁缝是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再加四个签了长契的徒弟,一共九个人。

    未东来这间官邸占地极大,他是本地父母,各家捐钱捐物的,房子肯定不能小了,前衙后院的设计也是方便大人生活。

    楚嫣然从宅子里挑了个小院子给这一家人住,她跟他们签了三年的契。她算着居丧一年,肯定少不了衣服针线,然后要是给楚颜和未起宁定亲,那就又有许多活要做,如果紧接着成亲,那就更少不了了。

    她还没有问楚颜是怎么想的,她既担心又害怕,觉得此事不能突然跑去问,更不能吓着楚颜,让她心事更重。她打算是先不问,慢慢探查她对未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