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6章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306章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

    看过后世一系列的超级工程,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

    每一项超级工程都让他们深感震撼,就更不用说短短几十年建造了如此之多的基建工程。

    要知道,新中国刚刚建立那会,全国可谓是一片破败。

    但却在如此短时间就取得了如此逆天的成就,不得不说后世子孙的艰苦奋斗让他们敬佩。

    嬴政我大秦能和后世超级工程相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万里长城了。

    为了抵御边疆的敌人,他下令全国总动员修建万里长城。

    虽说万里长城的建造难度远不如后世超级工程艰难,但要论壮观宏伟的话,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的。

    一想到万里长城是他大秦的超级工程,他就不免有些得意。

    甚至于,要是严格来说的话,都江堰也可以算得上是他大秦的一项超级工程。

    都江堰的规模庞大,造福万千老百姓。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主播所说的,都江堰一直到后世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秦始皇所说的,苏晨也非常的认可。

    “为了生存,这里的人们利用一切的地上河流和地下水。”

    万里长城号称世界八大奇迹,自然属于超级工程。

    全国水资源占有量方面,广东、广西、四川这样的南方地区是最不缺水的。

    几乎所有的都城都建立在水源旁边,而且老百姓的聚集地也同样靠近水源。

    “也有人说,它不过是为了一部分人享受生活,而牺牲了另一部分人的分配工程。”

    刘彻从南方调水到北方,真是一个好主意,可惜我大汉做不到这一点。

    “在核聚变的无限能源成功前,这个成本谁也无法承受。”

    “城市放弃未来的发展,这对中国的发展是无法接受的代价。”

    这也就是说,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都在惠及老百姓。

    “中国不仅只是地大物博,还有资源分布极度不均。”

    “再这样下去,整个城市都会变得无法居住和生存。”

    “而以人均水量计算,中国最干渴的地方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黄沙漫天的大西北。”

    “而供水地的一些同胞,却觉得自己因为这个付出了太多而没有得到。”

    “按理说这里距离出海口那么近应该是海水淡化的,但海水淡化目前的成本高达每吨水5元,特别是电力消耗太大。”

    “而是我们的华北平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

    “于是唯一的办法来了,那就是从外面调淡水。”

    “而南方洪水泛滥,经常遇险。”

    众所周知,人是离不开水的,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处在南方的人,一到每年的雨季就会遭遇连绵不绝的降雨,南方的梅雨季因此得名。

    “但另外一個事实却是,辽阔的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匀的国家。”

    “导致几乎所有河水全部干枯,地下水位每年可以下降一米。”

    “北方无数喝到了清水的同胞,觉得这是改变他们生活的伟大工程。”

    而很多北方地区,也包括陕西这一块,都是严重缺水的地方。

    “地质沉降,地面塌陷频频发生。”

    “节流意味着北京,天津这些城市必须停止扩张和降低人口,甚至大量人口必须迁移到外地。”

    “国际标准中的极度缺水线是人均500,而这里不到150。”

    从这个时间跨度来说,都江堰称得上超级工程的美誉。

    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4350公里,其长度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北方水量不足,连连大旱。”

    但是当南方遭遇倾盆大雨的时候,北方地区一些省份却处在干旱缺水的状态。

    万里长城突出一个长,有一项超级工程也可以用长来形容,那就是南水北调工程。

    “从每年的降雨量就可以感受到,南方经常暴雨连连,而北方则是干旱连连。”

    “而解决办法只有两个,开源和节流。”

    “有人说,南水北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可以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并称的四大奇迹建设工程。”

    “而第二个办法就是开源,要么海水淡化,要么运水。”

    后世为什么大搞南水北调,他不用想也知道。

    “南水北调真的有必要吗它到底是利是弊”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可见,水对都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水,势必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甚至于人口增长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水资源的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急需解决最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压力是极其必要的。

    而北京是后世的首都,自然需要保证足够的水资源。

    也正因如此,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

    说实话,他是非常羡慕南水北调工程的,毕竟长安也是缺水的地区。

    可他也知道,以大汉目前的能力,是不可能建造南水北调工程的。

    “虽然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但南水北调主要调运的是长江水资源。”

    “因为黄河每年只有550亿立方米的径流量,长江每年却有9600亿立方米径流量,而且长江水质远比黄河水质清澈。”

    “所以放弃了距离缺水省份最近的黄河,从更远的长江流域进行调动。”

    “如果能将长江的水,跨越1000公里调到华北,那就有希望解决问题。”

    “然而要建立一个直线跨越1000多公里的水道何其艰难,涉及到的移民,开山,环境,选址等等问题无比庞大。”

    “在南水北调方案提出以后,整个中国有无数专家学者用一生时间去论证和设计。”

    “直到2002年末才正式开工,从1952年到2002年用了整整50年时间准备。”

    “而直到现在的2020年,也只有东线和中线工程投入使用。”

    “可以说这是个已经横跨半个世纪,甚至可能延续一个世纪的伟大工程。”

    “首先说东线,五个字概括就是水往高处流。”

    “全长1785千米的东线工程,起于江苏扬州,终于天津、山东。”

    “然而黄河南岸比高了40米之多,也就是水要往高处流。”

    “为了实现在这一点,沿途建立了整整13级160台巨型水泵,将这些宝贵的淡水一级一级最终抽向华北平原。”

    “仅东线一期工程,每年抽取水量达到600多个西湖之多。”

    “中线工程则是只有一个水泵站,就将水运送到了1432千米之外。”

    “这里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大坝,号称亚洲天池的丹江口大坝。”

    “也许它不如三峡大坝那么出名,但是其意义绝不逊色于三峡。”

    “这里是汉江和丹江的交汇口,每年流入水量近400亿立方米。”

    徐光启华北平原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以后世的能力,开发地下水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和一些水利方面的官员接触过,知道北京地下的水资源异常丰富。

    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庞大,从长江调水到北方,必定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他在想后世为什么不从地下取水,以后世的能力想必很容易就能办到。

    思考片刻,他大致想到了其中的原因。

    可能最重要的一点,过度使用地下水会带来危害,比如导致地面下沉的问题。

    在连年开采地下水之后,地下水的水位会持续下降。

    地下水一旦没有了,土层就会被压密,从而导致厚度降低。

    这么一来,地面必然沉降。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