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华夏军团 (求追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但这次的柏林之行,可确实是打击到他了。

    许安华并不是内地导演,《男人四十》是港岛电影,所以并不从京城出发。

    剩下的四位导演现在都在这休息室里,结果吴渊和张艺谋、李欣全是电影学院出身,就他冯晓刚连大学都没上过。

    而且吴渊都还没毕业呢,这就已经在艺术成就上超过冯小刚了,冯小刚至今没有入围过欧洲三大。

    如果算上《朱诺》的电影票房,那他在票房上甚至可以吊打所有内地导演.

    艺术成就上比不过,票房也拿不出手,冯晓刚面对吴渊,这是真有那么一点自卑的感觉了,连带着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报个电影学院的研修班再回炉学一学.

    “哪里哪里,冯导拍的贺岁电影也都很不错啊,票房也都卖得很好。”吴渊笑着回应,他自然不会没事去贬低冯晓刚。

    事实上他也确实不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总看不起冯晓刚。

    如果没有冯晓刚,华语电影的商业片时代可能会晚来十年。

    没有冯晓刚的《甲方乙方》开启内地商业片时代,给予市场信心,就不会有张一谋导演的《英雄》开启了大片时代!

    要知道,90年代的时候,人民群众对于看电影的热情降至了冰点。

    首先因为上头政策的变动,让主旋律电影成为了主流。

    可那会儿的主旋律电影,基本还是早期红色电影的套路,和同时期的外国电影相比,简直差了三个时代。

    在当时只能总结出一个词,难看。

    而艺术电影方面,也遇到了最严苛的时期,刚开始崭露头角的第六代导演们,每天都在不过审和禁导的边缘试探,也不在乎内地市场,全靠大量海外发行来收回成本。

    尽管在1998年《泰坦尼克号》上映的时候,短暂出现了内地影迷观影热,但这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反而让内地观众更不愿意进电影院看国产片了。

    这个时候是冯晓刚的出现,改变了内地电影环境。

    他前期的商业电影虽然和情景喜剧差不了多少,但却将内地观众重新吸引进了电影院,重燃了内地观众的观影热情。

    是他培养出了第一批内地商业片观众,是他将“电影”从曲高和寡的艺术层面,拉低到了普通人都能接受和喜爱的娱乐层面!

    百多年之后,冯晓刚是可以被写入内地电影史的导演!

    “冯导的《大腕》和我撞题材了,主题都是丧葬哈,就是你这部是喜剧片。”

    “哈哈,我这就是拍个逗乐子的讽刺喜剧,和你可不能比。”

    “哪里哪里.”

    和冯晓刚打了几句哈哈,聊了聊对方的电影后,吴渊就将目光看向了一直安安静静坐在休息室角落的张一谋导演。

    “一谋导演,初次见面,我是电影学院98级的吴渊。”

    “你好你好,我看过你的电影,那部《彗星来的那一夜》,拍的很有意思。”

    吴渊刻意忽略了张一谋旁边坐着的张卫平,热情的与张一谋导演聊了起来。

    一谋导演的性格比较腼腆内向,说话也都是轻轻缓缓的,身上带有一种非常非常质朴的气质,和他聊天很舒服。

    两人都在电影学院上过学,再加上一谋导演虽然性格腼腆,但是也挺好说话的,特别是聊到电影方面的东西,他的话匣子就会被打开。

    有心和张一谋导演多接触的吴渊,很快就和他聊在了一起,李欣和冯晓刚也凑了上来,时不时的插几句嘴。

    他们的话题主要围绕着《英雄》这部电影展开,对于国内第一部商业大片,没有导演不好奇的。

    张一谋导演也顺势邀请吴渊到时候参加《英雄》的首映礼。

    这种见证“划时代”事件的机会,吴渊怎么会错过,当场就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导演有导演的圈子,演员们自然也有演员的圈子。

    四个电影剧组的演员互相之间或多或少都认识或者熟悉,他们也在休息室里各自闲聊了起来。

    大家一边聊着天,一边等待着航班起飞。

    急需兄弟们追读支援,差了200追读没PK上三江,下周是最后一次机会,大家在下周四之前,尽量每天都追读一下吧,ORZ跪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