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四章 黑心罗锅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下杀头令。结果阉大庸死了,刘大人荣升山西太原知府。

    刘大人一下子就美了。他没想到,原来做官可以这么容易。于是,十七年后,他又干了一票。这一票,让他着实体会了一把什么才叫做‘一飞冲天’。

    地点还是在江苏,时间改为1777年。那一年,他第二次担任江苏学政。正好赶上东台县有一个姓徐的家,他们家有一个老爷子叫徐叙夔。

    徐叙夔这一天与别人发生了争执-关于土地的争执,他想强买人家的地。但人家有钱,就两个字:不卖。就算要卖,也不卖给你!

    徐叙夔怒了:擦,你还得瑟起来了!当下死缠烂打,软硬兼施,说什么也要吃下这块地。这家人也火了:擦,我就不信还没人治得了你了。当下一纸诉状将徐叙夔告上了法庭。

    这一告不要紧,要紧的是徐叙夔在他们家也是个书香门第,所以这事又赶上让刘墉处理。刘大人一接到报案,立即就想到十七年前的案子:这货肯定也辱骂过朝廷,给我搜。一搜。还真查出了个《一柱楼诗集》。

    诗集里有两首诗:‘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这不是恢复大明朝吗?我把那壶,倒水的壶阁在旁边,但是加一块儿,这个壶儿不就能读成不是辱骂清朝是“胡人”吗?这是一句,还没完?他还有另外一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这句话就不解释了,解释就显得多余了。

    办这种事情刘大人是有过经验总结的,于是他一方面把书直接派人送给乾隆。另外一方面,自己在极力查询别人的罪行。与此相关的,最后这个案子揭示出来,一下兜出了十几个人,其中有八个人死亡,徐家一下死了三个。

    另外,这个县从上到下,《一柱楼诗集》已经刻了好几十年了,你这个省府州县的官员都不知道吗?你干嘛吃的?所以所有涉案官员一律缉拿问罪,死了的挖坟掘墓,活着的,立即处死。第二年,1780年,刘墉担任了湖南巡抚。

    第二个教训:本职工作,该果断时就果断。他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家之所以逃过这一劫,并不是因为我们家到底有这个案子还是没有这个案子,这个案子跟我们家有关系没关系。他非常清楚皇帝放了他,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我的将来,不想遭类似的磨难。那么我对于大清朝,就应该是勤于职守,也就应该是努力工作,回报皇上,报效祖国。

    最后,我们再谈一下‘罗锅’。

    罗锅这俩字,还真的有个来头,真是皇上给说的,但是哪个皇上说的呢?我负责人地告诉大家,不是乾隆。

    不管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里面关于刘墉的“罗锅”都是这么说的:说乾隆有一天,拿刘墉开涮,赐封刘墉叫“罗锅”,而且还给刘墉提了一首诗:‘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捶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官廓,笼屉之内即长眠。’这是乾隆爷寒碜刘墉的,还要让刘墉还他一首诗,我都给你写一首诗了,你也得给我写一首诗。

    刘大人立即提笔就写了一首诗来回复皇上:‘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家邦,臣虽不才知恩遇,诚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得两万两。’

    这首诗是不是他写的,我不敢妄下结论。原因就在于还有另外一首,传说也是他写的:‘背驼负乾坤,胸高满经纶,一眼辩忠奸,单腿跳龙门。’他说的是四种残疾人,他说这四个人都是好人。

    下面还有四句:‘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以貌取材者,岂是贤德人。’有人说这个是刘墉写的,因为刚才那首诗中只说了一个驼背,而这首诗他把几种残疾人都写进去了,许多人考证之后的结论是:刘墉写的应该是后者。

    不过到底哪一个是刘墉写的,我自认为哪个都不像,我觉得都是传说。但是刘墉这个“罗锅”还真是皇上说的,但这个皇上不是乾隆,是乾隆的儿子,嘉庆,他说的也不是“罗锅”两字,而是“驼子”。史书上是这么写的:嘉庆说刘墉叫“刘驼子”。

    嘉庆皇帝即位的时候,刘墉已经80多岁了,似乎我们感觉也该驼背了,所以从客观上说,刘墉到了老年,驼背是真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刘大人这个人很不简单,钱沣拉上了他,和大人这次要栽了。

    刘大人大了和大人31岁,论智力、论反应能力,和大人绝对在刘大人之上。为什么他会被刘大人摆上一刀?!

    刘大人笑了:整人这种事情,与智力无关,靠得是经验。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